ZKX's LAB

中国版“鲁滨逊”:靠吃鸟肉喝鲨鱼血过活,在海上生存133天

2020-11-29新闻21

我们都看过《鲁宾逊漂流记》,在海上独自一人能够求生成功,那简直太不简单了。有一个出生在中国的人,就在海上漂了133天,最后成功获救,迄今为止这个记录没有人可以超越。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的鲁滨逊”的潘濂。

1942年11月23日,“贝洛蒙”号正开足马力行驶在大西洋上,他们需要尽快把物资送到盟军手中,但很不幸,他们被德国潜艇发现了:一颗鱼雷直接命中“贝洛蒙”号,船开始进水了。

不过潘濂反应迅速,听到爆炸声后他就穿上救生衣跳入海中,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紧接着,德国潜艇就发射了第二枚鱼雷,“贝洛蒙”毕竟不是战舰,船身很快就发生倾斜,很多未反应过来的船员就被困在其中一同沉入大海。德国潜艇见偷袭成功,就撤离了。还在海里的潘濂,慌乱中抓住一块木板浮出海面,除了到处散落的杂物,完全看不到一个人的身影,后来他才知道整艘船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不过目前来看,靠什么活下去才是潘濂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船被击沉的位置,周边没有任何岛屿,哪怕是一座荒岛,潘濂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强烈的求生欲还是让他在海上支撑了两个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远处飘来一个救生筏,他努力游过去爬上木筏,很幸运,这个“井”字型的救生筏没有损坏,而且他还在木筏隔层中找到一个金属箱,里面装着牛肉干、40L淡水、巧克力等食物,另外还有几发照明弹、一个手电筒。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有救了。但并非如此,潘濂长期生活在大海上,他知道这些食物只是杯水车薪,能不能活到获救的那一天依然是个未知数。于是,他调用手头的一切能用的东西,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他把帆布绑在木筏四周的桅杆上,这样既能防晒又能收集雨水;为了不浪费食物,他安排好每天的食物以及用水量。

时间一天天过去,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船只经过。第55天(靠结绳来记录天数)食物耗尽,怎么办?那只有钓鱼了,潘濂把手电筒里的弹簧拆了做成鱼钩,又从木筏上的绳索搓成细细的鱼线,至于鱼饵,就是附着在木筏四周的一些贝类的软体。

几番尝试后,潘濂还真钓上一些鱼,虽然很小,但至少有食物了。为了更方便食用,他把之前装食物的罐头盖磨成一把简易的小刀,再用刀把鱼切成片。不过这些鱼他没有全吃了,而是分成三部分:少部分用来食用,保存体力,另一部分挂在木筏上晒成鱼干备用,还有一部分拿来钓大鱼。不得不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实在令人佩服。因为活动范围有限,潘濂只能用绳子一头系在木筏上,一头系在腰上,然后围着木筏游泳锻炼身体,毕竟长期久坐不动很容易肌肉萎缩。直到此刻,潘濂依然坚信自己会活着出去。

但有时候,当你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却会被现实浇上一盆冷水。对于潘濂来说,在海上生活最大的威胁就是暴风雨,当暴风雨来袭时,潘濂像任人宰割的羔羊,在海浪中飘摇,木筏上的鱼干、淡水全部毁于一旦。以至于每次暴风雨后,潘濂只能抓停在木筏上休息的海鸟,来作为自己的食物。

不过他的那些生活工具还在,有一次他竟然用鸟肉钓上来一条小鲨鱼,当然鲨鱼再小,力气还是很大的,一人一鱼僵持了很久,总算拉上了木筏,就像此前一样,潘濂把鲨鱼切成片晾晒,把鲨鱼血收集在一个空罐头盒中,饿了吃鸟肉,渴了喝鲨鱼血。

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火辣的太阳让他的皮肤多处被晒伤;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还缺少维生素,他的四肢出现了溃烂,时间一长他就变得精神恍惚,为了保持清醒,他甚至自掐伤口,用疼痛来唤醒自己。其实在这期间,潘濂也有两次获救的机会,第一次,一艘商船驶过,潘濂欣喜若狂,发射了一枚信号弹,商船也发现了他,可他们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径直开走了;第二次,一架美国飞机发现了他,投下了一个浮标作为标记,但很可惜,一场暴风雨后浮标就被冲没了,他又一次失去了获救的机会。

两次求生失败给潘濂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因为他知道,既然有人出没那他离陆地就不远了,很快他的猜测得到了印证,1943年4月5日,在漂流了133天后,他登上了海岸,随后被两个好心的巴西渔民发现并送进医院。

在巴西北仑城休养的几周中,潘濂的求生故事传遍全城,很快全世界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现实版的“鲁滨逊”。潘濂康复后被送到了英国,在那里他受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亲自接见,并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以此表扬他“令人罕见的勇气”。不仅如此,英、美两国海军还邀请他现场还原了海上求生之术,并将其编入本国海军作战教材之中。二战后,经美国政府特许,潘濂加入美国国籍,享受特殊津贴。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潘濂单人靠救生筏漂流133天的记录依然无人打破。当然,用潘濂自己的话来说:“这个世界记录,我希望永远没人打破。”一个人漂在海上,那得多令人绝望,这样的事情,当然越少越好。

#世界大战#鲁滨逊#鲨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