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昌府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020-11-27新闻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国晓宁

11月26日,东昌府区召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全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东昌府区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8.7亿元,较2015年增加106.8亿元,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9.1亿元,较2015年增加10.1亿元,年均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6.3亿元,较2015年增加84.33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03元,较2015年增加8294元,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22元,较2015年增加4437元,年均增长9.1%。全区首次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8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实施以来,东昌府区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1+2”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9年,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6.6:18.4:75”,三产占比突破历史新高,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工业技改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推进中通新能源汽车升级、山东力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气压盘式制动器和铝合金轮毂建设项目等一批技改项目,并依托中欧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先后与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聊城大学等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积极抢占“数字经济”这一战略高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引进落地了“聊云数据湖”、中创联投智能机器人、河姆渡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经济类项目,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区4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所有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全部达到55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1.1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92个。重大风险防控切实有效,建立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树立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尤其是2018、2019和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在全市前三名。切实发挥各级河长巡河作用,实行水质生态赔偿制度,2018、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均为全市第一。全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

乡村振兴良好开局。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加速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壮大到2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309家;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到99家。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2.38万亩,占比达到58.14%。“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总数达到27家、产品达到127个,认证面积50.18万亩。扎实做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2019年度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已全部完成,2020年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已启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行动,被省、市批准为齐鲁样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十三五”以来,东昌府区建设提升的市政道路26条,总长度约52公里,总投资约28.06亿元。其中,新建道路16条,总长24.5公里;续建道路3条;两个园区改造道路7条。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全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等工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累计投资8.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86公里、危桥45座,41个省定贫困村和77个美丽乡村的公路改建任务全面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村级公路网化工程419.3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农民群众出行彻底告别了“断头路”。

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充分。城市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380元/人/月提高至54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216.6元/人/月提高至430元/人/月。教育资源更均衡。五年来,累计增加班额1080个,主城区1045个大班额、208个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投资3.5亿元,实施改薄工程,涉及农村学校95处,新建校舍面积8.8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医疗水平更优化。区属1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各级各类药品加成,全部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效解决了“看病贵”问题。全区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立了214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1079名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签约率达到40%。文化生活更丰富。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000余场,举办公益培训140余期,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万余场。东昌府区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馆藏文物4万余件,接待游客13.5万余人次。东昌文化传播更加广泛,水城小学“非遗传习基地”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斗虎屯镇、堂邑镇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东昌葫芦”品牌影响力更加凸显,葫芦种植面积1.3万亩,年综合效益10亿元。葫芦文化艺术节持续发力,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革命老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贫困村#扶贫#低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