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我说就是玩手机玩的,准备没收手机,孩子不干。最近因为这事没少跟孩子上火。”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一,为了便于联系,电话手表升级为手机,结果还没捂热乎就面临被收回的窘况。 5G时代,学生能否使用手机、该怎样使用手机等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热点。期中考试结束,一看成绩,不少家长也有跟刘女士一样的烦恼。在青岛五十九中心理专职教师于明东看来,家长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严防死守上,不如引导孩子学会与手机“友好相处”。
完全禁用手机已不太现实
“手机虽小,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家庭教育话题,牵动着家长和孩子的心。”于明东说,孩子们都想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而家长们却总是担心孩子滥用手机,出现沉迷游戏、浪费时间、荒废学业、交友不良等问题,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客观地看待手机,就不能否认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孩子、家长保持联络,保障出行安全;还能用来打车、点餐;偶尔累了,玩一玩手机也是一种放松消遣;通过手机APP还可以查找到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有些网课也要借助手机来收听。只要善于使用,手机会成为孩子们非常好的学习助手、生活助手。
于明东认为,手机、网络早已深刻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家长们总是想着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当然,手机成瘾的力量也确实可怕,很多手机APP的设计目标首先就是吸引人,不少推送消息在大数据加持下又专门投手机使用者所好。众多因素纠缠到一起,大人尚且容易沉迷手机,何况是孩子们。如果陷入“孩子要、家长偏不给”的冲突中,手机必然引起一场持续的家庭战争。所以,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把握好合理使用手机的度,并找到与手机友好相处的方法。
方法1
学习时拉远使用距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古语是指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是有界线、有距离的。可是,我们很多人和手机的关系已经没有距离了,尤其是孩子们,如果无法抵御手机强大的吸引力,就很容易一天24小时都和手机在一起。”于明东认为,想要孩子学会跟手机成为朋友,首先要让孩子注意与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学习的时候,更要拉远使用距离。
于明东解释说,这其实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控制手机使用——多数人都是有一点懒的,当感觉做一件事不太方便时,可能就不想去做了。学习时手机放在身边,孩子们很容易不时翻看手机,分散学习注意力。但如果把手机放置的远一点,不容易拿到,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暂时“懒”地拿手机,专心学习,减少大量的时间损耗。
方法2
让手机保持静音模式
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手机发出提示音时,自己是不是会马上拿起来看一下,甚至连微信APP右上角出现一个小红点,都可能让我们戳一下打开看看到底是谁又留言了。作为具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资格总是指责孩子不够专心?
针对这一情况,于明东的建议是家长们可以提醒孩子,在学习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并将此作为一种习惯一直保持,让手机回归它的工具本性。否则,只要手机一响,孩子必然想看,忍住不看也可能会总是惦记着。家长们同时也应该告诉孩子,但凡是普通微信留言,通常都不是需要马上回应的紧急事,所以不必担心学习时把手机静音会错过重要信息,有紧急事件,大家都会直接打电话。时间长了,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力、吸引力就可能逐渐降低。
方法3
帮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帮助孩子跟手机友好相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让他们学会合理处理自己的情绪。”于明东解释说,有很多人拿着手机用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手机上本身有很重要的内容,而是在那段时间使用者的情绪是不稳定,当一个人有很多的负面情绪需要处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把玩手机当作消解负面情绪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有用,却是一个不良方法。因为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负面情绪,但也带来了浪费时间这样的恶果。 ”
“曾有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拿到手机后茶不思饭不想,一天都放不下。只要拿走手机,感觉孩子都要开始疯狂了。”于明东提醒,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已经出现严重的情绪反应了,就更不应急于把手机“戒断”,而是要先梳理清楚孩子的情绪问题,把情绪平复了,手机也就可能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方法4
一周观察法“对症下药”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使用手机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本着信任孩子的原则直接把手机交给孩子使用,不过多干涉;一种是严格管控,绝对禁止使用手机。在于明东看来,第二种态度显然“不合时宜”,而第一种态度也容易带来问题——人性是有弱点的,所有人都可能犯错误,孩子有合理使用手机的动机,不代表他们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于明东建议,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时不要完全放任,可以尝试一周观察法:让孩子自由使用手机一周,但前提是预见他们一定有失控的情况,然后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是无法实现自我管理的,并尝试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在下一周内检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有可能更好地使用手机。而且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和手机分开,而是让他们拥有正确使用手机的智慧,让手机真正成为友好相处的朋友。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