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 从今年农博会看“浙”有新能力

2020-11-25新闻17

农博会线下展示馆。拍友 叶敏 摄

11月24日,为期5天的2020年浙江省农博会落下帷幕。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24日15时30分,线上农博会累计成交额5900万元,线下农博会现场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合同订货额超过3亿元。

在农博会上,我们遇见了新面孔——他们是一群“80后”“90后”“00后”的“农二代”,他们是一群热爱农业的技术达人,“半路出家”投身农业;我们感受了新技术——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玩乐,数字经济给乡村带来巨大变化。你可以点点手机就远程控制大棚开关,也可以在“网上农博”秒杀特价农产品;我们见识了新产品——吃牛奶、鸡蛋长大的文旦柚,衍生品众多的抹茶食品,农产品向更绿色生态、更具文化力、更具品牌性发展。

过去的几天,等待进入新农都会展中心的车辆排起长龙,源源不断的市民拎着大包小袋满载而归,一些展位备了5天的货3天就卖光了……农博会上强劲消费势头的背后,是浙江农业进一步挖掘内需市场潜力的新能力。

农博会期间,直播带货成常态。拍友 叶敏 摄

看见新主体

年轻面孔越来越多

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此次农博会展台里,年轻的面孔、新型的农业主体越来越多。

今年,农创客站在了“C位”。“我们这个鱼丸,产自温州平阳,是用鮸鱼制作的,特别鲜美。”在新农都中心展馆的中心位置,来自平阳的农创客来兴敏正在直播带货。来兴敏是浙江6000多名农创客的一员。这些农创客年龄普遍在45周岁以下,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乡村干事创业。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尝试新零售的脚步,来兴敏从未落下。

年轻人带给乡村的,不仅是生机和活力,还有城市的新玩法、销售的新理念。

此次参加农博会,马宽带来一套精美的茶具,现场冲泡自家出品的径山茶。作为一名“茶二代”,马宽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就在杭州从事生物制药和环保方面的工作。“径山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旅游公司,我便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家乡建设者。”马宽告诉记者,他学的是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专业,和家乡的发展方向很契合。马宽不仅沿袭了父亲对茶叶品质的挑剔,更将重心放在了茶文化的挖掘和复原上。比如他发起的“径山茶宴”,就复原了宋代招待贵宾的风俗。

同样“子承父业”的还有浙江金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瑜,1988年出生的她是个“橘二代”。“柑橘是柯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种橘子和别人不同。”方瑜说,她把目光瞄准了深加工。在方瑜的展台前,蜂蜜红西柚茶、蜂蜜香橙茶、蜂蜜柚子茶三款产品是主打产品。“这些产品已经和大型奶茶店合作,为他们提供原料。”

“尝鲜感”,这是方瑜对当下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定位。为此,她专门开发了“柯小柑”品牌,也就是柑橘整果茶。这个看上去咖啡色、形状不规则,甚至有点丑丑的柑橘,泡水喝类似陈皮的味道,瞄准的正是当下猎奇又注重养生的年轻人需求。埃及的橙子、南非的西柚,方瑜愿意尝试种植世界各地的品种。她说,公司的重心会一直在研发、加工和销售上,而在种植端她更想和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订单式合作。

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两进两回”,加速了青年向乡村回流。越来越多原先并不熟悉农业领域年轻人,也开始转行投身农业,他们说:在浙江做农业,有奔头!

在马宽隔壁展台,便是杭州云合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丙强。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袁丙强投身数字农业,通过“云合智数”等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种植方案,帮助农民节本增效。在农博会身上,他和马宽还准备合作利用大数据为茶树提供种植方案。

年轻人做农业更有另辟蹊径者,刘超便是其中一位。农博会期间,这个毕业于计算机系的工科女生,带来的智能种菜机吸引了不少“马大嫂”驻足。刘超说,第一次来参加农博会,本来心里很忐忑,自己的产品还是个小众市场,没想到种出来的生菜广受欢迎,展台前后共补了4次货。

浙江农业的面貌越来越新,离不开创新主体的培育。近些年,浙江为农创客提供培训、帮扶等服务,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忙对接创投机构,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农业创业。目前,全省已有农创客组织12个,其中省级联合会1个,市级4个,县级7个,全省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6700名。“80后”“90后”的比重超过八成,本科以上学历超过四成。

新农机、新装备亮相农博会。拍友 叶敏 摄

拥抱新技术

数字融入农业生产

一批内植北斗定位、5G通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无人农机,正走入浙江的田间地头,让浙江农业更加智慧。

本次农博会上,首次开辟“智能无人农机演示专区”,只见一台绿色无人植保农机正模拟作业,它展开一对细长金属臂,均匀喷洒农药,按既定路线自主前进。

“公司进入浙江市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明显感觉到,这里对无人农机的需求迫切。”无人植保机生产制造企业负责人罗小庆透露,这次公司展出的另一款无人插秧机开售不足一年,已经在浙江卖出200多套改装套件、10多套新机。

新技术的应用也缓解了农业生产中的用工难、用工贵。在农机装备展区,浙江德菲洛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套“输送式水果分选系统”。展台负责人陈翔告诉记者,这台农机可以做到“无损透视”,只需要将水果放上果托,它的糖度、是否腐心等一目了然,分选速度达到了“1秒6个”。

受疫情影响,今年线下市场呈现疲态,线上市场却一片火热。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及时抓住机遇,发力线上经济。11月6日,首届浙江省农播超级联赛决赛在丽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名农播客上演巅峰对决。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在畲族风情馆,景宁网红“小龙女”身着畲族服装正在直播。直播间里,她不仅介绍景宁的生态农产品,还给大家普及畲乡文化。

本届农博会,展馆中随处可见“农播客+补光灯+一桌一椅一脚架”的“直播标配组合”,现场还进行了“家乡有好货 农播来代言”百名农播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启动仪式,依托农播客进行直播带货,为各地名特优农产品代言吆喝。与此同时,网上农博平台、各省级单位展区、各市展区也同步组织了超100场的现场直播带货、直播走馆活动。在这里,直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数字三农”展区,浦江葡萄超级农场、平湖绿迹数字农业工厂、永康“浙样施”智慧施肥、永嘉“野趣玩”农旅融合……在农博会现场你可以感受到,“数字化”已全方位渗透到乡村的衣食住行游,一系列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正成为浙江农业的新“金名片”。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的浙江,近些年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亮眼成绩——去年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68.8%,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3季度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91亿元,同比增长17%。

接下来,我省还将探索拓展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场景,合理利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智能自提柜等设施设备,根据果蔬、肉禽、医药、乳制品等冷链产品的不同温控需求,在城市社区、高校和农村山区开展一批无接触配送试点,运用高新科技,助力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工厂内无土栽培蔬菜。拍友 叶敏 摄

邂逅新产品

品牌彰显时尚风潮

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更高,更愿意去购买有品牌感知的农产品。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建立标准,并根据标准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辨识度,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在本届农博会上,我省各地的区域公用品牌有了专门的展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地里冒的、树上长的都有了!平阳山水生态的结晶,都在‘平阳五个鲜’!”平阳县农业农村局特产站副站长王大局介绍,平阳自2017年起打造了覆盖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领域的区域公用品牌“平阳五个鲜”,联动当地30余家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地方特色农业经济。

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区域性农合联搭建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体系。目前,全省供销社已推动农合联培育运营区域公共品牌26个,“嘉田四季”“三衢味”“湖州两山”“台九鲜”“武阳春雨”等一大批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作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浙江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推动我省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绿色生态。

“喝牛奶、吃鸡蛋长大的玉环文旦柚,你肯定没吃过,快来尝一尝!”农博会现场,记者遇见了正搭台吆喝的浙江国禾实业负责人王雷鸣。这个站台上的柚子甘甜清冽,细问才知道,好滋味背后的奥秘来自于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

“我们特别注重果园土壤的修复,专门研制了用益生菌、鸡蛋、牛奶、微量元素等发酵成的肥料,配合回收落果、坏果、剪下的枝叶、各种渣汁组成一套循环农业体系,种出来的文旦柚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王雷鸣表示。

为了打开更多消费市场的细分领域,农博会现场还展出了一些新奇特产品。在象征着“五谷丰登”的展台上,一种从未见过的作物吸引了记者目光。原来这个叫“龙爪粟”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谷类作物,籽粒可以作为粗粮。据了解,龙爪粟在我省庆元安南乡上余村已经衍生出一条产业链,农户们利用龙爪粟制造糖浆、麦芽糖、酒精以及做特色菜原料和药材,应用范围广泛。

抹茶玄米玉露、柑橘石斛红茶、蜜桃乌龙、黑糖姜枣茶……在浙茶集团展台,子公司“九宇有机”推出的“搭茶”系列充满青春活力。一袋袋独立包装的茶基包、蜂蜜、果干等有序排列。具体怎么喝,消费者可以自由搭配,只需热水冲泡,方便且趣味十足。“单单花草茶的味道,我们就已经开发出170多种,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尝试各式喝茶新姿势。”九宇有机展览负责人张雨晨说。

#90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