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索出城中村治理“宝安模式”,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宝安区现有 432个城中村,全区 560万常住人口中有 208万居住在 27.6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人口密度高达 7.53万人/平方公里。针对宝安区城中村数量多、面积广、居住人口基数大、硬件设施欠账多、市容品质不高等实际, 2017年7月,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中村整治工作,群众为之期待。
“原来城中村也可以这么美!”当昔日管线乱搭的“空中蜘蛛网”彻底消除;泥泞小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面;占用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的违建被拆除,打通了“生命通道”……不少市民由衷地为此项工作点赞。
如今,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各街道通力协作、全力推动下,宝安区在城中村治理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安特点和规律的宝安模式。
120个城中村获评优秀 全市排名第一
让城中村“看得见月亮”,打造宜居宜业文明社区;让城中村“忆得起乡愁”,打造“一村一景”的特色文化社区;让城中村“留得住记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社区文化活动相融……
随着航城街道草围社区“双宜小村”建设的顺利完工,居民们不由感慨社区的美丽蝶变。
航城草围社区道路整洁有序,精美文化墙成为靓丽风景线。
走进航城街道草围社区,“香草绿海”的精美文化墙映入眼帘;道路整洁有序,汽车、电动车规范地停放在方格内;五星级垃圾回收站及公厕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家家户户实现视频门禁全覆盖……
据介绍,草围社区面积约 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2.6万人,下辖草围新村和草围旧村。
2019年3月25日,该社区“双宜小村”建设工程启动;6月14日,草围新村“双宜小村”建设完工。
今年5月26日,草围旧村“双宜小村”建设完工。
“‘双宜小村’建设以来,社区不仅‘硬件’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提升,而且‘软件’人文环境也更加浓郁。”看着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社区居民李阿姨表示幸福感不断提升。
漫步全球最大的琥珀交易市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南岸村,一条以琥珀为主题的步行街,四条以“蜜蜡”“血珀”“金珀”“蓝珀”为设计元素的巷道,让这个商业街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今年5月31日,南岸村“双宜小村”建设工程启动。随着11月5日该项目的顺利完工,这里将成为宝安又一网红打卡地。
松岗南岸村以琥珀为主题的步行街,形成独特的景观。
这是宝安区励精图治,全力推进“双宜小村”建设的缩影。2017年7月,宝安区印发 《宝安区社会主义宜居宜业文明小村综合创建实施方案》(简称“双宜小村”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中村治理工作。
2017年底,市政府印发 《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此,宝安区将“双宜小村”建设与城中村综合治理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实施。
根据市下达的工作任务,全区3年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总量是361个。
按照三年计划两批启动的思路,2018年、2019年宝安区分别启动了 187个、 17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以“补短板、破难题、重整治、树标杆”为工作目标,采取“管理+整治+工程”齐步走的模式全力推进。
数据是最鲜活的佐证。截至目前,2018年187个城中村已全部完工,2019年174个已基本完工,其中120个城中村获评优秀,全市排名第一。
“一村一策” 凸显宝安基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双宜小村”建设中,宝安区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因村施策;坚持标准先行,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弹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 《2018-2020年宝安区城中村综合治理总体实施规划》,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角度出发,连片打造与片区发展、城市景观相匹配的城中村;
坚持因村施策。结合城中村资源、文化等,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扬城中村特色,凸显宝安基因、宝安记忆、宝安文脉;
坚持标准先行。编制《宝安区城中村分级治理建设标准导则》,按照“达标、先进、标杆”3个等级实行分级治理,对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统一设计逻辑和原则,对10项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提供可视化说明,为城中村综合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工作方法,部门联动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水电气管网同步建设。
宝安区按照 “多管合一”工作思路,将城中村弱电管线和燃气管道下地项目由环水部门在正本清源项目中统一实施,避免了32.76万平方米的道路反复开挖,节省财政资金约2.69亿元,获得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建立联合会审制度。开展会审 53次,发改、城管、水务、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合把关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文来文往,大大压缩工程前期时间;
建立跨部门督导机制。从各牵头部门抽调 60人组建 10个督导组,对口 10个街道每周开展一轮督导检查,督导内容涵盖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以及建设内容等多方面,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督促街道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做好“加减法” 办好民心工程
不论是大力拆除违法建筑等“减法”,还是不断完善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等“加法”,宝安将“双宜小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增强城中村居民的获得感。
安全为基,强力消除隐患
城中村历来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地,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宝安着力打好“加减法”两套组合拳。
在“减法”方面,全区共拆除占用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的违法构(建)筑物 6000余处、面积 15.4万平方米,拆除伸缩篷 32500余个,打通“生命通道” 98.3公里。
在“加法”方面,建成小(微)型消防站 208个、消防管道 543公里、消防栓 3124个,新增充电桩 283处,实现了消防安全防控全覆盖。
民生为本,全力补齐基础短板
不断完善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补齐历史欠账。新建视频门禁27278套,完成燃气进村170个,新建燃气管网1205公里、供水管网349公里、雨污管网265公里、弱电管长1224公里,改造提升路面378.7万平方米,施划停车位1.99万个,改造和新建路灯23015座,从源头上解决非法燃气、污水横流、弱电管线私拉乱接、车辆乱停放等城中村顽疾。
环境为要,打造宜居生活氛围
开展天面治理,大力推进弱电管线整治,剪除“黑线”“废线” 1400余吨,净化城中村“天际线”。
开展地面治理,实行24小时市容巡查动态管控,清除卫生死角15.9万处(次),更新垃圾桶点2392个,提升街心公园63座,打造景观节点456处。开展立面治理,刷新清洗建筑外立面68.1万平方米,规范招牌9350余个。
福海碧湖新村配置了智能垃圾投放点。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让来之不易的成果固化。宝安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物业管理为依托,以政府治理为支撑,以居民自治为基础,发动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机制,目前,全区所有城中村全部进驻物业公司,实现物业管理高品质全覆盖。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