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广汽新能源Aion V的另一种用法

2020-11-19新闻18

开着这台Aion V一周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开着它,全负荷工作一整天。

要知道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在时间规划紧张的工作中更加会被放大。其实在出发前,到底是使用常用的工作MPV还是Aion V,纠结了好一阵子,在广汽新能源的官方app上仔细查阅了广州-佛山的各个快充站,大众点评上确认了每个快充站的使用高峰时段,做好了万全对策(虽然最后都没用上)。

满电出发,行程是深圳-广州-佛山-深圳,上午5点出发,当晚11.30返程,总里程430公里。期间通勤路段高速巡航120km/h,城市路段eco模式和i-Pedal模式混用。工作时,长时间通电开空调(没错,11月的广州空调还得开到21度)、大灯作为辅助灯光照明用、频繁低速和急加速行驶等等,最后回到在深圳的快充站充电时,显示剩余里程为85公里。作为一台标称续航600km的车子来说,在当天的这种使用状态下,不太严谨的预估,实际行驶续航约在520-530km左右。

作为一台工作车,它的续航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在珠三角这种充电条件发达的地区使用。通过一周重度的试驾,如果说一般的舒适性配置已经司空见惯,那Aion V有几个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Aion V搭载的AR导航,作为一个对于广州和佛山路况并不熟悉的驾驶者,这个带实景地图指示箭头的导航简直是救星,不论是广州复杂的立交桥,还是佛山生僻的小路,都能一一对应准确指示,转弯、提前变道、近距离提醒都实时醒目地显示在仪表屏处,即便是隔着十几米的两个相邻小路口,连续分叉、三岔口等等,有这绿色小箭头指示在,想走错都难。有时候开着它看着两块大屏幕,有种错觉,恍惚找回了上学时玩赛车游戏的时光。

第二呢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方块,FACE ID面部识别系统,可以检测驾驶员疲劳、注意力等等。说实话,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开车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走神的时候,或者偶尔看一眼手机。在Aion V上,我特别专心,因为每当我分心的时候,它都会大声地提醒我,说多我几次我就老实了。

第三,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身心俱疲,但又不得不连夜赶路回城,这个时候,Aion V搭载的ADIGO 3.0自动驾驶功能就让人特别舒服,开启之后的路程,整个人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放松,这个时候,自动驾驶的价值真正体现了出来。

第四,操作逻辑很棒的档位。最初在Aion v采用旋钮换挡的时候,我感觉花哨大于实用,这段时间操作几百次后,发觉这个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挡杆或者按钮,使用熟练以后,省略了大脑中对于档位“定位”的这一步思考,它旋转的模式是R-N-D,P档是单独按钮,在日常的操作中,由于有自动驻车功能的存在,切入N档的机会很少。那么前进和后退,旋钮左右拧到底就可以了,不用去想,不用低头去看拧到哪一个位置或者按下去的是哪一个按钮。

除了驾驶和体验,在设计和造型上,广汽新能源在这块采用的策略在我看来是比较讨巧的。

在兴起的新能源品牌大潮中,某些车厂设计部门非常大胆和激进,喜欢在车身上做出一些很有现代、科幻感的部位、部件或者线条,所以有些车型从某几个位置和角度看的确够“范儿”,加之在宣发的时候拍摄硬照美颜,用灯光和修图弄出现实情况下根本不能复现的光感和线条,在看不到实车的情况下极具迷惑性,车迷、用家和粉丝们纷纷奔走相告:中国汽车设计有希望了!然而当有机会看到真车,却发现诸多不协调:本来凌厉简洁的车身线条现实中根本看不到;车身漆面、塑料件质感很一般;不仅大轮毂变小了,车身高度也为了更实际的通过性而抬高了;科幻式的设计看局部还好,整体看起来哪哪都不舒服。想做出突破是好事情,但设计这东西不是空中楼阁,特别是汽车这种需要多工种和步骤协同工作生产的商品,是需要时间来精心打磨。

所以Aion V在设计上相对隐忍,外形线条柔和稍带少许锋锐;内饰设计不追求最新,而是创新中求稳,不搞太多触摸、虚拟按钮。整体造型还是符合国人传统喜好,没有特别张扬,但内含力量;有科技感的同时,更有实用性。

#广汽新能源#大众#现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