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厂商,如果能与国际一线品牌进行合资,那往往都是躺着赚钱的,尤其是豪华品牌更为尤甚,比如奔驰之于北汽,虽然北汽自家的自主品牌过得并不如意,但是在奔驰这个强势品牌的带动之下,北京奔驰成为了整个北汽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
而同样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了华晨宝马上。
在去年,华晨集团一共卖出了72.18万辆乘用车,其中宝马品牌就占据了54.55万辆,占比高达75%。而根据数据显示,与宝马品牌的强势相比,华晨自主品牌——华晨中华在7、8、9月份的销量分别为0辆、354辆以及519辆,“一条腿走路”已经成为了华晨集团最大的隐患。
信托违约!被申请破产重组!
在10月底,华晨集团被曝未能按期兑付私募债券“17华汽05”,债券余额为10亿元,由于已经发生实质性违约,华晨旗下所有债券都将停牌。
区区10亿,对于一家体量庞大的车企来说,按理并不应该成为难事,但事实却是,华晨早已“资不抵债”了。
在今年的8月份,华晨集团就曾因旗下多只债券暴跌而刷屏。 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9月、10月,华晨集团主体信用更是从AAA直接连掉4级,被降至A+。
而这还不算完,就在昨天(11月13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是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晨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格致科技主要从事汽车冲压模具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为全球范围内的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汽车冲压模具的定制化服务。
华晨困境早有预兆
其实华晨的问题,从之前华晨宝马合资品牌的股比变更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国家宣布放开合资车企股份占比之后,华晨宝马几乎是冲在了最前面,响应极其积极,立马宣布将在2022年将股比调整为25:75,让外方占据更多的股份。
毕竟据统计,在2011年至2019年期间,华晨宝马每年为华晨中国的利润贡献为17亿元至55亿元,占集团净利润的94.9%至119.6%不等。换言之,华晨中国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净利润都是来自华晨宝马,而其自主品牌存在感基本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马其实早已扼紧了华晨的脖子。
只要能活下去,只剩25%的股份又如何?
为其他合资品牌敲响警钟
在企业自身资不抵债,当地政府也已经彻底“失望”并不打算伸出援手的情况下,华晨恐怕已是无力回天,他们的故事又将成为人们调侃所谓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又一谈资。
而华晨的“悲剧”也为其他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当年国家之所以引入全球绝无仅有,极具中国特色的“合资”产车形式,主要是想通过中外合作,让国内车企能够从中吸收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与大品牌合资,国产厂商们能学习到的东西其实十分有限,许多时候只是能获得人家“施舍”的一些老旧技术,再烫上一个“X国技术”的名号下放到自家自主品牌上进行售卖。
反观像是吉利、比亚迪这类没有强大合资对象的品牌,通过自己专研又或者是更加简单粗暴地“买买买”形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道路。而华晨从曾经风光过的自主品牌,到现在彻底沦为宝马代工厂,也是向世人说明了,幻想靠合资对象存活,是不现实的,如果自家没有足够的硬实力,最终就只能沦落到给国外品牌“打工”的下场。
噫吁嚱,危乎高哉, 自主之路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