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南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集清洁能源发电、现代渔业养殖、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郭静原
是什么引发的传染病大流行?癌症、心脏病、脑损伤等重大疾病能否得到及早诊断和筛查?有没有科技手段可以避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早已成为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与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共同发布了“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这10个问题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为基础,涉及卫生、安全、资源三大领域。
卫生领域
问题一:“人类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传染病大流行的影响机制是什么?”许多传染病的产生、流行与衰减均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有着紧密联系,但其直接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如果人类能清晰了解相关作用机制、恢复生物多样性良性变化,将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新传染病的发生。
问题二:“抑制超级传染性与高危害性病毒机理是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21世纪以来全球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重创世界经济发展。为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地研究与生产出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迫切需要了解抑制病毒传播和危害的机理。
问题三:“未来新技术有效保障人类卫生与健康的范式是什么?”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很好地服务于人类卫生健康。积极发挥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等作用,势必能高效推动卫生服务模式、诊疗方法与健康保障体系的发展。
问题四:“重大疾病高效、准确早期诊断与筛查的机制是什么?”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高效、准确诊断和筛查出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尽早治疗,将有效减缓甚至阻止疾病进程。
安全领域
问题五:“采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证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当今,食品生产采用的基本原料难以保证良好品质。例如,农作物中含有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残留物,甚至含有因水和土壤受到工业污染而产生的毒素。采用科技手段避免相关污染,从而保证食品健康安全,意义重大且非常紧迫。
问题六:“怎样使人类社会更具备抵御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伴随着社会变迁,人类生存环境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流行病不断、洪水泛滥、森林火灾肆虐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均预示着人类未来或将受到更多生命安全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消减相关不安全因素,以减少对人类社会的伤害。
问题七:“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良种覆盖率以促进粮食安全?”当前,世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消费者需求持续增加,加之一些区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导致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利用新技术培育高产并能抵御恶劣环境的优良作物品种,是当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资源领域
问题八:“自然资源总量快速减少应对响应机制有哪些?”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消费日益增加,全球自然资源正遭受快速消耗。只有维持和弥补全球自然资源总量,逆转因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损失,才能保障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并提升人类福祉。
问题九:“哪些技术和材料能够更高效地存储和转化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均属于间歇性能源。采用间歇性能源供电的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电网存储材料。然而,当下存储材料与存储技术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急需开发能高效存储与转化清洁能源的材料与技术,以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问题十:“采用哪些新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利用太阳能既能逐步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迅速提高人工光合成制氢转换率,同时减少关键金属使用量,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转化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在去年的首届论坛上,2019年度十大科学问题“清单”第一项即为“如何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事实证明,我们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霍顿认为,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人类健康的威胁,大家必须互相信任、相信科学、共同合作才能渡过难关,以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
周济表示,发布十大科学问题目的在于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挑战,凝聚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力量,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谋求破解之道,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战略前瞻。他希望各国科学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方向,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美好明天作出贡献。
作者:郭静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