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鞍山历史建筑又增加三处 都分布在海城

2020-11-14新闻10

12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我市又公布三处历史建筑,都分布在海城市,分别是海城市委主楼、老海城高中教学楼和魁星楼。至此,我市共公布六处历史建筑,其它三处分别为鞍山宾馆旧址、伪满鞍山电报电话局旧址、第六中学教学楼。

海城市委主楼

海城市委主楼是中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院区占地面积20312平方米,建筑面积8271.6平方米。海城市委主体建筑楼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是海城现存具有“人防”功能的建筑之一;砖木结构、磨砖对缝,外部为红砖墙体,人字架木结构,房顶为灰色水泥瓦,东西两侧有厢房。整体建筑呈“凹”字形,采用轴对称的建筑结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老海城高中

老海城高中教学楼已成为鞍海大地一处重要的文化坐标,教学楼为砖混结构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6866平方米,外部以红砖墙体为主,楼顶为灰色水泥瓦,坐落在海城市区东南,北倚玉皇山,南衔杨柳河。

海城高中成立于1948年,名为辽东省立海城联合中学,1952年定名为辽宁省海城高级中学。为兴学育人,1953年11月,在百废待兴之际,海城县政府择地8.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兴建了新校园,将海城高中迁移至海城市文化街2号。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名校,培养出六十多届海高学子,造就了数以万计的精英栋梁,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外交等各领域的骨干力量。

魁星楼

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的魁星楼,位于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园内,原为“临溟八景”之一,重修于民国十二年。重修的老魁星楼为二层六角,后改为三层八角。青砖碧瓦、飞檐斗拱,龙头吞脊走兽排列其上,翘起的檐头上挂惊鸟铃。楼内为木质的“魁星”神像,身上刻有八字:克已复礼,正新修身。1966年,魁星楼毁于文革中,重建于1999年的魁星楼基本保持历史原貌,底四角、上八角,楼高六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该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高度为22.4米。魁星楼作为海城市的一座人文坐标,为倡海城兴学重教之风,楼内设有“状元榜”,镌刻了自1978年以来海城市历届高考优秀者名录,以励莘莘学子,勤学砺志。

来源:鞍山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