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10月14日上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北京举办,交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经验做法,探讨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的路径方法。论坛上,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6个省市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搬迁群众代表作主旨演讲,分别介绍了地方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以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搬迁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主旨演讲相关内容予以摘登。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主旨演讲之四
乐业安居 幸福生活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处鄂西北,属秦巴山片区国定贫困县,总人口63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456户163491人,贫困发生率35.63%,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22199户63495人。湖北省始终把后续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探索推行以业定迁的产业扶贫模式和“365”社会治理模式,让群众不仅搬到好地方,还找到好门路、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尚。
一枚香菇兴起一座城
坚持全域大集中、全优大配套、全员大产业发展理念,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郧阳湖中心城区建设青龙泉社区,投资8.6亿元,整理土地3000亩,建设香菇产业种植示范园1200亩、袜业车间5.1万平方米,同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安置全区18个乡镇4237户15380人,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
图为郧阳区建设的智能化香菇机选车间
按照区建扶贫产业园、镇村建扶贫车间、户建扶贫作坊思路,以“龙头企业+基地+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谭家湾镇建设食用菌循环经济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研发中心和香菇交易市场,引进上下游企业22家,建成智能化四季出菇工厂,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香菇产业链条。在19个乡镇建设自动化香菇制棒车间24个、各类菇棚4.9万个,年种植香菇4000万棒,2万户贫困群众种出了小康生活。郧阳香菇被国家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好香菇”称号,郧阳“香菇之城”悄然崛起。
一双袜子带富一群人
图为搬迁群众朱方明在承包的袜业扶贫作坊加工产品
抢抓浙江诸暨大唐袜业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先后引进上海东北亚新等26家袜业企业落户郧阳,签约袜机11200台,目前到位5980台,日产袜子120万双,年产值可达20亿元。按照“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农户”的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购买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加工设备开办扶贫作坊,近万名留守妇女和老人从田间走进车间,袜业扶贫经验入选全国2019年十大产业扶贫案例。柳陂镇贫困户朱方明从深山搬到龙韵村,住上了一套100平米的大房子,承包村里的袜业扶贫作坊,带动了60余人务工,一年纯收入近20万元。贫困户明刚购买了缝头机和翻袜设备开办扶贫作坊,月收入4000余元,过上了小康生活。通过农企对接、能人带动、手工艺传承,引导搬迁户发展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等,培育了汽车坐垫、农特产品加工等扶贫作坊2700余个,涌现出谭山塘城、茶店长岭等一批汽车座垫村、黄酒酿造村、粉条加工村、蔬菜种植村,带动了近万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一座青山趟出一条路
坚持生态、经济、产业三化融合,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绿色红利不断分享。2014年,鑫榄源公司在郧阳试种油橄榄,橄榄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今年疫情期间中国人保财险集团云采购橄榄油10万斤价值2000万元,新引导501户贫困群众种植油橄榄1000余亩,全区达到14万亩。拆旧复垦宅基地9024亩,新增流转土地近10万亩,耀荣木瓜、长江医药等42家农业龙头企业担当社会责任,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搬迁户”方式,把农民变社员,把荒山变绿地,种植油橄榄、核桃、木瓜、中药材等80万亩,1.5万户搬迁群众不仅挑上了“金扁担”,还吃上了“生态饭”。
一张网格温暖一片心
图为郧阳区村(社区)治调主任纳入辅警系列管理授装仪式现场
社会服务一张网。探索“365”工作法,建立“党员、网格员、技术安全员+中心户长、楼栋长、警长”的三员三长工作机制,开展疫情防控筛查防反弹、环境卫生督查防脏乱、矛盾纠纷排查防激化、安全生产检查防事故、规划建设审查防违章、林火洪汛巡查防灾害等“六查六防”活动,建设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畅、社会和谐、生态和美的“五和”郧阳。建设了安幼养老中心251个。搭建就业动态监控平台,今年疫情期间输出就业1.1万余人。
社区治理一盘棋。组建区群众工作委员会、社会治理中心和矛调中心,在乡镇聘请金银铜牌人民调解师、设立驻所民调室,在村配建警务室和调解室,把村治调主任纳入辅警管理序列,在集中安置点成立党组织57个、居委会17个。开展家风家规大培育、家庭环境大清洁、家庭万元增收项目大培育等“三家建设”,评选“十星农户”,健全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开明开放、向善向上”成为郧阳的新精神,“社会主义最好,共产党最亲,勤劳致富最光荣”成为63万郧阳人民的共同心声。(演讲人:孙道军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