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甘肃凉州“兄弟艺人”醉心“说唱”:在家设唱台传千年韵

2020-11-13新闻17

中新网兰州11月13日电 (闫姣 崔琳)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灯山村,自小相熟的两位“兄弟艺人”,醉心于凉州宝卷的说唱韵味,在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募集资金改换家宅为凉州宝卷传习所,并设立唱台,致力于传承流传千年的民俗。

凉州宝卷产生于唐代,有社会、历史、娱乐、教育、佛教等门类,是河西宝卷中的一种,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凉州宝卷主要分布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张义山区及周边地区。

“小青讲罢来路情,吓得白云胆战惊。怪道昨晚做梦凶,少着吉来多着凶……”现年58岁的李卫善,是“兄弟艺人”中的其中一人,也是凉州宝卷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的灯山村,每晚都有这样的念唱声从农家小屋传出来。

凉州宝卷传唱的鼎盛时期,李卫善家座无虚席,邻居们扎堆坐着听他父亲念唱宝卷,也有不少爱好者登门拜师。而李卫善从小耳濡目染,醉心于学唱宝卷,并在高中毕业后正式传唱。彼时,受电视、电影的影响,宝卷传唱却开始走“下坡路”。

图为甘肃凉州“兄弟艺人”,为传承凉州宝卷搜集整理成册的新、旧宝卷。(资料图) 闫姣 摄

凉州宝卷既包罗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方言和民俗文学,又综合了古代小说、戏曲、诗歌、民间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随着国家对该文化的重视,李卫善和父亲受邀外出表演,参与访谈纪录片,传唱活动渐渐频繁,也获取了一定项目保护经费,“从这以后,我受到了很大鼓舞,信心倍增。”

2002年,李卫善和发小赵旭峰,及非遗文化爱好者,组织成立了天梯山民间宝卷演唱团,自发集资演唱、抄写宝卷,吸收宝卷演唱会员。2018年,他们在凉州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募集资金盘活闲置农家小院,成立凉州宝卷传习所及研究院,再次推动该非遗受到社会的关注。

现年56岁的赵旭峰,同为凉州宝卷的传承人,对宝卷的喜爱可谓如痴如醉。

甘肃凉州“兄弟艺人”为了传承凉州宝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闲置农家院改为演唱宝卷的唱台。图为宝卷爱好者组成的演唱团,身着传统服饰为观众念唱宝卷。(资料图) 闫姣 摄

年轻时,赵旭峰跟随李卫善的父亲学唱。工作后,利用闲余时间搜集整理宝卷,并借讲解员职务之便,为游客念唱。一位法国游客听完后评价说,“他在中国甘肃武威一个偏远的农村,见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原始、最纯粹的文学文本。”

出于热爱,赵旭峰还创作为“老宝卷”赋予了“新唱词”,比如用传统宝卷的唱调,结合《战疫情宝卷》《搭温棚宝卷》等抗议、扶贫题材的卷词,以贴近当下社会,吸引更多人走近、了解凉州宝卷。他说,目前共创作了十余卷此类新卷。

赵旭峰得以竭尽全力在传承宝卷上付出,离不开妻子的支持。现在,其妻除了妥善安顿家中大小事务,还成为了他的传唱弟子。每逢观众来,夫妻俩便分别穿好大褂和农妇装,和其他伙伴一同登台念唱。

“现在传承最大的困境是,吸收不上年轻人。”赵旭峰说,由于农村发展和生活习俗的改变,已很少有人主动念唱宝卷。久而久之,河西宝卷将面临消亡的危机,“我们兄弟俩一定会尽力传承、发扬,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完)

【编辑:刘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