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日立冬|养生需养藏:滋阴补阳、少食生冷!

2020-11-08新闻37

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故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

无扰乎阳,无耗其精

1.早睡晚起,养护阳气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天黑得越来越早。人体也应和天地一样,早睡晚起。

早睡觉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若时间允许,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最好,此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令人头脑清醒。

2.艾灸关元,引气归元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灸气海以养元阳,秋冬灸关元以养元阴,引气归元。用隔姜灸法,三天灸一次,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4个手指宽处,放一片生姜在关元穴处,上面用艾条的细末捻成黄豆大的一团,点着。

隔姜灸能温里通气的。以有热感而不灼伤皮肤为宜,以热感能透入腹内,有如沐浴春日阳光般的温暖舒适为度。艾灸时不要走神,以免灼伤皮肤。

3.负日之暄,自在随喜

清代医家曹庭栋在他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说:

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冬日里背日而坐,是非常舒服的。头为诸阳之会,不宜直接对着太阳,以免阳气过旺,后背最合适,能补充阳气,大有裨益。

养脾益肾,因人而异

秋季把脾胃养好,到了冬天慢慢就要开始犒劳自己了,俗语讲「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补是为来年一整年健康打下好基础的必备步骤,但冬补也要注意,不能滥补。

1.引补要做好

养好脾胃是冬补的基础,平常可以慢慢养护,多喝粥,避开辛辣油腻刺激,秋末冬初可以用山药、芡实、花生、核桃等煮粥喝,养脾益肾。

2.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补养要因人而异,首先要看年龄阶段,其次要看生活状态:

年轻人阳气盛,就可以日常养护,不用刻意去补,以免阳气太壮反而上火;

年长一些,可以根据自己体质和生活状态来补,疲劳、身体明显有虚寒无力,就适当温补;

老年人要偏重于维稳,也就是「重保」,注意防寒,慢慢小补,天凉了补肾固精,也要注意一些心血管疾病。

3.少咸增苦

饮食方面,中医认为立冬后应该少吃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因为冬季主肾,而肾主咸,心主苦。

《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肾水过旺会克心火,所以说,立冬后可以适当少吃咸,日常可以吃一些苦瓜、芹菜、莴笋等~

4.因地制宜要注意

除了因人而异,地域划分也很重要。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大环境确定了,小环境也不能忘,等北方生起暖气,南方开了空调,常处室内的小伙伴,尤其本身体质就偏热的人,也不适合壮热进补。

在干燥的冬天,反而需要注意养阴润燥,以免伤阴太过。

养血通瘀,内调外养

天凉风燥,立冬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皮肤变得越来越干,脸蛋上爆皮严重,手脚也容易生冻疮......

有的小伙伴跟我说,一到晚上一脱秋裤,漫天飞雪,超级尴尬。

这是因为血虚肺燥,津液不足。除了涂抹一些保湿的乳霜之外,内养是很重要的,一个食疗方子分享给大家~

山楂归枣汤:山楂30g,当归15g,大枣6枚,红糖适量。

做法:山楂、大枣去核,与当归同入砂锅,加水,旺火煮沸,用小火煮40分钟,滤渣取汁,加红糖即可。毎天1次,连服10天。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当归和山楂都是活血通淤的上品,加上补中养气的红枣,还有养血温中的红糖,气血行,手脚温,皮肤不会那么干,还很适合生冻疮的人喝。

声明:知识产权应该被保护,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生活养生#阳气#肾水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