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排便不畅的“元凶”——直肠前突

2020-11-06新闻12

“吃喝拉撒,行走坐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排便”作为清除体内垃圾与毒素的方式之一,虽是日常,却极为重要。现今,随着饮食习惯变化及生活压力的骤增,“便秘”问题愈加凸显。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便秘发病率高达10%左右,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直肠前突作为发病率极高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成为导致越来越多女性排便不畅的“凶手”,而大众对它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直肠前突也叫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是后盆底松弛性疾病,后盆底是指自宫颈环至会阴体部分,包括主骶韧带、阴道顶端结构、直肠阴道筋膜、会阴体以及肛门外括约肌。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患者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壁突入阴道内,亦是排便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1.分娩

胎儿经阴道分娩,可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薄。有人统计,93%的经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突,77%的患者多在产后发病。

2.年龄

直肠阴道隔是位于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的一层筋膜,此筋膜含致密的胶原蛋白、丰富的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绝经后的妇女全身弹性纤维减少,直肠阴道隔松弛,直肠前突的程度就会逐渐增加。

3.慢性便秘

长期慢性便秘,排便困难,排便用力使干硬的粪便对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产生重压,形成直肠前突。

1.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粪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向前突内,停止用力后粪块又被挤回直肠,造成排便困难。排便不尽而用力努挣,结果腹压进一步增加,使已松弛的直肠阴道膈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加深前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排便困难越来越重,少数患者需在肛周、阴道内加压协助排便,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

2.便不尽

每次便后因粪便不能排除,患者由蹲位改为立位后,直肠内粪便会再次刺激直肠后壁的排便感受器,引起便意而再次排便,造成便不尽。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越用力导致直肠前突越深,造成恶性循环。

3.排便间隔时间长

只有在有足够多的粪便产生时,才能产生有效刺激,才有便感。因直肠内有效排便压力的降低,造成粪便不能直接排出,必须等到直肠内粪便多出很多时才能排出来。

4.下坠感

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患者有肛门下坠感。个别患者会阴及阴道有肿胀感,肛门阻塞感。

5.腹胀

直肠前突排便困难的同时,有时排气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内气体排出不畅,就会引起腹胀。

6.有劲使不上

因直肠前突时,患者排便不畅,粪便进入直肠前突内,尽管努力使劲增加腹压,因为直肠前突的作用,并不能使直肠内形成足够排便的压力,仍然不能排出粪便。

1.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

2. 排粪造影

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为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头状或者囊袋状。

1. 保守治疗

不主张采用峻泻剂和灌肠,而强调"多多"。

1)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多饮水,每日总量达2000~3000ml;

3)多运动,增加体育锻炼;

4)多按摩腹部,刺激胃肠蠕动;

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 手术疗法

有经直肠和经阴道两种手术方式。具体手术方法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按时排便习惯,如早上起床后或早饭后,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

2.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在3~5min为宜,绝不要在排便时看报及书籍,思想不集中,则延长排便时间。

3.避免局部损伤

妇女在分娩时避免产伤,产后积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主要为肛提肌锻炼),以促进恢复。

杨大夫提醒:

中老年女性、有慢性便秘史患者、怀孕分娩后的女性,日常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科学预防便秘,出现直肠前突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

#消化疾病#便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