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缺钙”、“年纪大了”、“老年病”……总之,普遍印象是“没那么严重”。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常见了”!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概率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病人超过1亿!其中80%为老年患者,如此庞大的群体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人体正常老化的结果,多补补钙就行了。但事实上,被称为“寂静杀手”的骨质疏松症,背后也是个不容小觑的“狠角色”。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它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特别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骼微结构破坏,骨头变薄、变脆、像海绵一样疏松多孔,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中以髋骨、脊柱及手腕等部位的骨折最为多见,这些部位的骨折会导致患者残疾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调查表明,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在50岁以后会遭遇一次骨折,骨折后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虽然骨质疏松确实更多地发生在中老年朋友身上,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年病”,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再考虑也不晚,现在这种“下班葛优躺,没事儿点外卖,熬夜玩手机”的生活状态,什么病不是越来越年轻化了?估计你的骨头还没有爸妈的好,所以提前防治骨质疏松非常有必要。记住以下四点,帮你养成强健骨骼:
一、摄入充足的钙
钙和磷是骨骼当中最主要的两种矿物质,它们直接决定了骨骼的硬度。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当中,一般不会缺乏,相较而言,钙的食物来源则比较有限,很容易缺乏。
在所有补钙的食物中,奶类不仅钙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较其他食物高,是钙的最好来源(建议首选低脂或脱脂奶及其奶制品),除此之外,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豆腐脑等钙含量也比较高,是膳食钙的较好来源,除了这两类,虾皮、芝麻酱、紫菜、某些蔬菜等也含有较多的钙,可以适量补充,具体钙含量如下表(以100克可食部计):
二、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既可以由食物提供,也可以由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合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和钙就好比是枪和子弹的关系,缺一不可。两者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决定着骨骼的健康。
维生素D的较好来源有海水鱼(如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等)、肝脏(鸡肝、鸭肝、猪肝等)、蛋黄等。但只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D还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D主要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合成,所以,没事儿可以多晒晒太阳,正常人平均每天需要至少20分钟日照。维生素D能在体内大量储存,夏天多晒晒,留到冬季也能用。
三、均衡饮食
除了钙和维生素D之外,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钠、钾等营养素也会影响骨骼健康,所以,保持均衡饮食十分重要。蛋类、肉类和鱼虾是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但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反倒对防治骨质疏松不利,建议每天摄入蛋类25~50克,鱼虾类75~100克,肉类50~100克。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钾的重要来源,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同时要避免摄入过量的食盐和钠,要戒烟,限制饮酒,不要大量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
四、加强锻炼
经常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经患骨质疏松的病人来说,更应该加强运动,科学运动不仅不会骨折,还可以缓解疼痛、强筋健骨、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另外,适当地运动还能减少焦虑抑郁,促进心理健康,让生活更有质量。
总的来说,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抓起,吃动结合,才能拥有健康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