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贫蔬菜”上了大学食堂餐桌

2020-11-05新闻12

村民在采收蔬菜。(人民网 李发兴 摄)

眼下,走进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兔场村的蔬菜基地,20多个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的茄子、辣椒、莲花白、苦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次日一早,这些新鲜蔬菜就能上到200多公里外的昆明理工大学食堂餐桌。

兔场本地人李朴琼是基地负责人,也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建蔬菜基地前,她主要养猪,日子还算不错。与蔬菜结缘,是在2015年。

当年8月,昆明理工大学定点帮扶羊场镇的3个行政村,兔场村是其中之一。这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村1537户4599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0户989人。

咋帮扶?“学校师生数万人,每天要消耗很多蔬菜,可否在3个村建蔬菜基地,学校负责回购?”有人提出。“可以啊!”大伙一致同意。

想法确实不错,将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结合,一来能解决师生们的吃菜问题,二来能增加基地收入,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他们收入,一举多得。

想法有了,找基地负责人和制定回购细则同步进行。

兔场村党总支通过开党员会议的形式把找基地负责人的消息传递给党员,作为党员,李朴琼觉得这事挺好,“要不我整(干)?”她向村里申请。

“行,就你来,可有个两个条件,必须保证蔬菜无公害,必须多请贫困户务工。”村里的条件,李朴琼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她先找地块,请专家检测土壤适合蔬菜种植后,开始逐户谈流转。村民们很配合,很快,李朴琼投资70万元的37亩蔬菜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钱,30万元是积蓄,40万元是贷款。

昆明理工大学“倾向明显”的回购细节也很快出炉:在昆明市蔬菜价格基础上提高10%的价格回购;学校自行承担运输费用;为基地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将采购总价6%计入扶贫专项资金返给贫困户。

此后,一车车蔬菜由基地运往昆明理工大学食堂,李朴琼也兑现承诺:基地用农家肥,定时检测蔬菜各项指标,确保蔬菜无公害;多招贫困户务工,每天提供20多个工作岗位,多的话每天四五十人,每天每人65元。

44岁的赵存香在基地务工一年多,每月务工10多天,月收入近千元,“家里有80多岁的老母亲,远门出不了,在家门口务工也不错。”她笑着说。

村民在采收蔬菜。(人民网 李发兴 摄)

良性循环下,李朴琼的蔬菜基地每年输送到昆明理工大学的蔬菜达四五十吨,销售额达30万元左右。

高兴的不止李朴琼,截至今年10月,昆明理工大学帮扶的羊场镇普瓦村、兔场村、茨营村共建成连体大棚170亩,露地蔬菜680亩,昆明理工大学向蔬菜基地定向采购达1646.4吨,价值约394.15万元。按照采购总价6%的比例,23.65余万元计入扶贫专项资金返给贫困户。

销路打开了,口碑有了,如今,李朴琼的蔬菜基地销路越来越广,“昆明理工大学百分之六七十,附近的其他学校占百分之三四十。”她说。

李朴琼考虑让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效益。昆明理工大学驻兔场工作队为基地农产品创立“朴勤”品牌,学校艺传学院师生还为该品牌做了设计和包装,并帮助李朴琼建立网络销售平台。

除了到基地务工,贫困户还能通过啥方式与蔬菜基地建立联系?帮扶干部决定再次发挥消费扶贫优势,由学校向蔬菜基地采购农副产品,蔬菜基地又向贫困户和农户收购农产品。赵存香之前就向基地出售了2000多公斤玉米,且自己参加封装和装箱,收入5445元。

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人员介绍,自2018年10月起来,学校共投入179万元用于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采购,助力当地贫困人口增收。

多年消费扶贫,兔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已全部脱贫,“回头看,学校师生可出了不少力啊!”驻村队员打趣说。

#扶贫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