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汪学飞)10月25日,87岁的王恒达收到一个特别的礼物——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收到纪念章后,这位立过功、受过伤、为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激动得几夜睡不着觉。
11月2日,记者来到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康桥郦湾小区采访了王恒达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除了耳朵有点背,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往事记得清清楚楚。
“抗美援朝战争过去那么多年了,党和政府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头子,真是太好了。”一见面,王恒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给记者看。
王恒达老家在宿豫区仰化镇卜圩村。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地下党。
王恒达小学文化。14岁时,解放军一名干部郭队长到仰化蹲点一段时间,在王恒达家里“带饭”。一天,郭队长穿便装到秘密据点开会,临走时把手枪、手榴弹等武器留在王恒达家里。没想到,郭队长刚走时间不长,国民党部队突然包围了村子。
王恒达年纪小,没人注意他。于是他冒着危险,偷偷跑到郭队长开会的地方报信,还顺带把郭队长留在家的手枪、手榴弹揣在怀里拿去交给了郭队长。由于他的报信,在秘密据点开会的几个人及时躲了起来,没有被敌人发现。
事后,郭队长笑着摸着王恒达的脑袋说:“年纪不大,还蛮机灵嘛,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并让王恒达做了自己的通讯员,没事就和他讲部队战斗的故事,还教会了他射击。
几个月后,当郭队长跟随部队离开宿迁时,王恒达已经成长为一名活跃的革命“小鬼”。一次县里组织生产自救,他因为表现突出,还被县委表彰为劳模,得到奖状和犁、耙、斧头等奖励。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王恒达热血沸腾,也想去朝鲜参战,只可惜他不是军人。没想到半年后他的愿望竟然实现了。
1950年底,中央军委决定把解放战争中的绥远起义部队组建成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开出绥远易地整训,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整编后,部队精干了,战斗力提高了,但缺员严重,每个师只有五六千人。于是,195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从湖南、江苏、河南征集2万名新兵补充部队。王恒达得到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刻动员村里4名青年一起报名参军,并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成为第23兵团的一员。经过几个月的军事训练,王恒达因为射击好,被分配到机枪连。1951年9月,王恒达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
进入朝鲜后,第23兵团主要担负朝鲜境内3个机场的修建与后方警戒任务。王恒达所在的连队负责平壤附近一个飞机场的修建和机场保卫工作。
那段时间,美军飞机经常来机场轰炸破坏。每次,连队都予以还击。
一天下午,美军十几架飞机飞过来轰炸正在建设中的飞机场。已经升任为班长的王恒达带领全班人员投入战斗,那时候,一个班只有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其他的都是冲锋枪和步枪。最终,机枪连在零死亡的情况下,打伤三架敌机,机枪连因此被授予集体一等功。
机场修好后,停了十几架志愿军的战斗机。王恒达连队的主要工作转变为担任机场保卫。一次美军的飞机又来轰炸了,试图炸毁志愿军的飞机。这次战斗中,王恒达作为机枪主射手参加了战斗,他在战斗中表现神勇、仔细瞄准,最终击中了一架敌机,敌机中枪后冒着黑烟逃窜了,王恒达也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随后不久被提拔为副排长。
有一次,团政委到他们连队驻地巡查,敌机过来轰炸,为了保护政委,王恒达把政委扑在身体下,一个弹片飞过来击中他的后背,他因此负伤,转回国内医院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出院后,因为有点文化,王恒达转业到石家庄法院工作。
当时,法院旁边就是当地的监狱。一次,监狱里犯人发生暴动,劫持了部分监狱管理人员,试图逃跑。王恒达得知消息后,带着几个人拿上枪(当时法院有枪)冲进监狱,阻止了暴动,再次获得了表彰。
1954年,王恒达回家探亲时,母亲安排他相亲,他和一个女孩子一见钟情,当年就结了婚,婚后陆续生了5个孩子。
1957年,王恒达调到老家,在原宿迁县检察院、法院以及部分乡镇工作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从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家人谋取过私利。
退休后,王恒达夫妻和小儿子王刚一家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晚年。
结束语:本网10月22日开辟了“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报道,报道了一批宿迁籍抗美援朝老战士70年前为保家卫国,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事迹。这一系列报道虽然结束,但“最可爱的人”讲述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重温光辉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必将激励我们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