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慎独自省,安泰自然来
中国人对自己的要求,有时候蛮高的,我们说法律是最低标准,道德是最高标准,法律是外在的界限,道德是内心的自我约束,其界限在一个人的内心。中国人说慎独,就是这种自我道德要求的一种体现,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君子之风,难能可贵,那是很不容易的。
1
慎独自省,从内到外的自我修炼
慎独不是做给旁人装样子的,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身道德上的高要求、对别人乃至对世界的宽容、爱与善意,别人不会要求你,自我约束的只能是自己。修身修心,完全是一种个人的道德要求,与他人无关。真正的尺寸的把握,程度的深浅,都是自己的事。
明代的刘宗周说:“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本体就是自己的身体或者说生命本身,这句话说明,提升自我修养,完全是个体的义务,因为你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你对自己负全部责任,慎独之外别无功夫,说的是修养心志,唯慎独为第一要务,其他方式可能会有,但都不及慎独来的直接,来得有效。
如果一个人撇开慎独谈修养谈道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那他的修养都只能是空谈而已。
2
适度的克制自己,真诚面对你的内心
元代的马致远说:“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克制自己冲动情绪的人,身心就能保持康健平静,做事不欺骗别人更不欺骗自己的人,心安睡眠好。克己也罢,事不欺心也好,都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是长期修炼的结果,而慎独就是修炼的途径之一。
有的人为了占一时的便宜,会做出一些违背道理破坏道德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时占了上风,得了好处,殊不知内心惶恐,隐隐不安,总感觉受到某种良心的谴责,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很多时候只在意表面的感受,然后长时间地又去经受内心的煎熬,这是很多人的通病。
处事遵循道德要求的人,没有亏欠别人和欺骗自己内心,他的心态是稳定的,笃定的,底气也中足的,他无愧于人和事,内心是充盈的,正如俗话说的“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人求来求去,不就是求得内心的宁静吗?如果本末倒置,那就太不值得了。
3
自省功夫,须臾不可离身,安泰自然来
曾国藩曾说过这样的话:“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这句话意思是说,慎独的人,克制欲望不忽视一丝一毫,哪怕很小的不合理欲望,也不放过,求取真知不只是一时兴起才做,内心总是自我反省,所以就不会再有后悔自责或者做错事后的痛惜之苦,心中充满安泰康乐的感受。
一个人把自己该做的做到位,同时通过慎独内省,把该规避的道德风险也规避掉,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淡定自若,泰然处之的。
人的情感,道德等,这些藏在内心深处、外表之下的人类精神活动,它具体是怎么影响人的喜怒哀乐的,可能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研究,但是这种必然的联系,早就被古人总结出来,付诸实践了。
不管多么“彪悍”的人,大概还是要受到内心自我感受与良知的约束,合乎道德的事,能带来安泰,常慎独,心中自有明朗的风景。
慎独换来的是自我的道德提升,更能带给一个人心安、体泰、自若、神闲的“优越感”和宁静感。而这种优越感,来源于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应该做的,于心于理,于人于己都没有亏欠,都没有不妥。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内心就会一直处在安宁和平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