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若善用他,明朝可续命百年,袁崇焕不够格

2020-10-31新闻19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年仅23岁的天启皇帝死在了紫禁城的乾清宫,天启皇帝的子嗣,在他死的时候全部夭折,皇位继承无法“父死子继”,只能“兄终弟及”。泰昌帝七个儿子,五个儿子都在8岁之前夭折,长大成人的只有天启帝、朱由检。天启皇帝皇位继承别无选择,只能传给皇五弟朱由检。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继皇帝位,紧接着办理皇兄的丧事,丧事一办完,崇祯皇帝就开始惩治阉觉,崇祯皇帝又对内阁进行改组,清除阉党余孽,换成一批新人,崇祯皇帝开始注重辽事,崇祯皇帝启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袁崇焕接到任命后,赶到北京,在紫禁城平台接受崇祯皇帝的召对。

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这样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就是想实现中兴之梦。然而崇祯皇帝没有逃脱了,失败的命运,最终吊死煤山,假如崇祯皇帝用好孙承宗,明朝可续命百年。

孙承宗雕像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八月,王在晋离职以后,孙承宗自请督师,天启皇帝赐孙承宗尚方宝剑,孙承宗督辽三年,主要干了两件大事,第一筹建关宁防线,从山海关到宁远这道军事防线,纵深200里,其后劲为山海关,前锋为宁远城,中间有中前所、前屯卫、中所卫、中右所,相连成串,互为呼应。王在晋的防线共8里纵深,而孙承宗的防线200里,真正的起到了防守关门的作用。

袁崇焕雕像

孙承宗用人也有一套,袁崇焕、马世龙、满桂、赵率教、祖大寿等,都是孙承宗发现、重用和推荐的,孙承宗之所以在辽东战场上建立功勋,成为明末少有的将帅,得益于孙承宗的用人。孙承宗用人既用功又用过,有过错的人给他改正的机会。比如说袁崇焕,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曾因为辽东经略王在晋的守辽策略,有严重的分歧直接奏告首辅叶向高。

叶向高不能定夺,遂与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商议,孙承宗说:“还是亲自到实地考察一下再决定”,天启皇帝也支持,孙承宗就到了山海关,这次出关巡察回来,孙承宗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孙承宗特别赏识和器重袁崇焕,袁崇焕后来晋升宁前兵备副使(正五品)、山东右参政(正四品)、巡抚(正三品),孙承宗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袁崇焕而言,孙承宗亦师亦友,袁崇焕刚到辽东的时候,就是受到了孙承宗的培养、支持和提携;袁崇焕后来的也是继承孙承宗的守辽方略,袁崇焕惨遭杀害以后,又是孙承宗收拢和指挥袁崇焕的部下继续守辽。

《三朝野记》记载:“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在此后20年间里,整个辽西走廊基本上稳定,后金天命汉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父子,始终没能打破这条防线。

努尔哈赤

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阉党控制了枢部。七月,魏忠贤诬杀杨涟、左光斗等入狱。九月,发生马世龙柳河之败,魏忠贤借机削夺孙承宗兵权,十月,孙承宗不安其位而去,告老还乡。孙承宗离职前,袁崇焕深感“边事不可为”,见到孙承宗时,痛哭流涕。辽东形势,急剧逆转。

孙承宗作为天启帝的老师和内阁大学士,在60岁以后曾三次赴辽,两次督师,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京师告急,在这个危急时刻,崇祯皇帝启用孙承宗重镇山海关,收复四镇。然而孙承宗却遭到权臣掣肘,只能告老还乡。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孙承宗在老家呆了七年,在辽东地区,没有孙承宗的守护,关宁锦防御能力大为削弱,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带领百姓守城,城被攻破后,自缢而死。崇祯十三年即崇德五年(1640年),明朝在松锦大战中惨败,也损失辽西最大的一支精锐部队。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崇祯皇帝有很多翻盘的机会,孙承宗这么重要的人物,都不重用,可见明王朝腐朽到什么程度,孙承宗这个人非常有雄才大略,建立了以宁远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他用人得当,袁崇焕就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样的人才,竟然让他在老家呆七年,明朝灭亡是有道理的!如果一直重用孙承宗,明朝可续命百年,袁崇焕都不够资格。

#明朝#袁崇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