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电力行业扶贫 照亮山区脱贫路

2020-10-28新闻9

中新网贵阳10月28日电 题:贵州电力行业扶贫 照亮山区脱贫路

作者 周燕玲

走进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现代高效蔬菜育苗中心,育苗盘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苗,占地3万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内配备有移动式苗床、行走式洒水车、加温、遮阳等智能化设备。

“育苗中心的智能系统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为当地蔬菜产业安上了‘智慧大脑’。”育苗中心生产管理部负责人赵福福说,只要轻触电脑屏幕就可完成要“风”就得风、要“雨”就来雨的“指令”,保证了全县40万亩蔬菜种植的需求。

作为贵州海拔最高的县,威宁长期以来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低效经济传统作物,很难支撑起脱贫攻坚重任。近年来,该县利用当地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目前所产蔬菜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东南亚,蔬菜产业成了当地助农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图为威宁自治县现代高效蔬菜育苗中心。周燕玲 摄

“得益于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育苗中心才能培育出优质蔬菜苗。”赵福福说,在高温天气下,如果遮阳设施和风机不能运转,3小时就会导致蔬菜苗大面积死亡。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育苗中心用电,威宁自治县供电局采用10千伏威桥线与10千伏海么线“手牵手”方式,实现供电互倒互供,保障育苗中心3台配变运行,同时还与育苗中心建立起24小时沟通机制和上门服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智能化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味“良药”,不少贫困县都为扶贫产业安上了“智慧大脑”。

距离威宁自治县500公里外的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的玛瑙生态智慧农场,30万个黑木耳菌棒整齐排植在水泥地上,不时有农场务工人员把成熟的菌棒放入流水生产线,并由生产线依次送入培养室、催芽室、灭菌室等智能化处理车间。

“我们这一片石漠化特别严重,连豆子都要种在石旮旯里头。”官舟镇马脑村贫困户何天娥说,智慧农场打破了沿河石漠化地理条件的制约,为整个镇都创造了就业机会。

据悉,像何天娥这样的贫困户有1011人在智慧农场务工,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年底还有额外的分红和土地流转费。

作为贵州省扶贫重大项目、沿河自治县扶贫产业代表之一,智慧农场从项目调研到实现投产历时70余天,而要让整条生产加工线自己“动起来”,其核心环节便是要有“优质电”的供应。

图为育苗中心务工的村民。周燕玲 摄

沿河自治县供电局实地了解到智慧农场各厂房的用电负荷与电力设施配置需要后,仅用35天时间就免费为智慧农场架起了3.87公里供电线路和6台变压器,不仅为智慧农场的运营节省了近2个月的报装办电时间,还节约了56万元的通电成本。

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正发挥行业优势“照亮”贫困民众的脱贫路。5年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投资331.9亿元实施电力行业扶贫,保障了贵州9000个贫困村的脱贫用电需要,累计选派2400多名驻村干部到贫困县开展帮扶,定点帮扶与结对帮扶的287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完)

【编辑:陈海峰】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