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垃圾分类,鹏城奖得有趣罚得准

2020-10-28新闻17

半月谈记者 王丰

垃圾分类,如何嵌入城市风景,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深圳市想出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妙招。

9月1日,在深圳市罗湖区一小区,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在拍摄垃圾分类情况 毛思倩 摄

“互联网+”巧引导

垃圾分类的关键是培育市民的认同与耐心。为了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鹏城居民生活的一部分,2013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专门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中心做出了一系列探索:每周六走进小区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制定《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实施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市民最欢迎的,要数“互联网+垃圾分类”。

在龙华区龙悦居小区居民范阿姨家,半月谈记者看到,阳台上划分出一个杂物存放点,专门存放废纸箱、易拉罐等杂物。每到周六小区固定的“资源回收日”,范阿姨就把这些杂物分类装好,贴上二维码,拿去回收点。

在小区回收点,来自龙悦志愿者协会的十几位志愿者,将小区居民送来的垃圾称重,登记数据。随即,居民就可通过“优服美家”手机App增加积分,换取牙膏、洗衣液、乐高玩具等物品。“有了激励措施,连小孩都抢着收废品。”范阿姨说。

如果错过了周六,也不用担心。志愿者黄巧云说,居民只需把废品用塑料袋分类装好,贴上二维码,投放到小区回收箱里。“我们会收集小区的垃圾袋,凭袋上的二维码标识,一样能为居民换积分。”

在深圳,借力互联网探路再生资源回收的“科技+公益”模式,已经催生一门新行业。爱回收、再生活、回收哥等一大批“互联网+回收”企业,正在从鹏城走向全国。

有法可依是实招

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并拒不改正的个人,最高处200元罚款;对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生活垃圾的收运单位,最高处50万元罚款……9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最大亮点就在于引入法律责任和处罚机制。“这意味着深圳市垃圾分类步入法治时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说。

9月1日早上8点半,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开出了首张整改通知单。收到通知单的是罗湖区银龙花园小区,小区里的垃圾桶没有集中摆放,大件垃圾没有及时清运。随后,在罗湖区东翠花园,城管执法人员也发现生活垃圾投放设施点没有按规定设置。“在后续集中执法阶段,此类情形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街道执法人员表示。

出台法律规范,可以说是深圳引导市民形成垃圾分类自觉的第二步。为此,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制定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方案》,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刚刚过去的9月还只是“警示期”,经过接下来两个月的集中执法,鹏城将正式迈入垃圾分类监督常态化执法阶段。

“深圳城管部门将聚焦突出问题,对全市3500多个住宅小区实施全覆盖检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说。

“无废城市”可期

深圳的举措令人瞩目。不过,鹏城市民也注意到,好政策落地还需要优化。

“这个小区早该管管了,垃圾分类挺好的一件事,我们都愿意分,但前提是得有足够的垃圾桶,没桶往哪扔?”9月7日,在宝安区新安街道滨城新村,一位女性居民对半月谈记者说。

据了解,滨城新村小区共有389户。按照规定,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只能服务150户至200户社区居民,显然满足不了投放需求。“目前这种情况在深圳的老旧小区还不少见,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坦言。

深圳多名社区干部认为,无论激励还是处罚,宗旨都在于让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关键在于及时感受到市民的真实反应。

2019年,深圳入选国家“无废城市”试点,这也激励鹏城迈出第三步。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所言,垃圾分类其实只是城市精细治理的一个开端,更大的目标,应该是打造一个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的有机经济—社会体系。深圳,已经出发。

#垃圾分类#城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