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报道 (文/徐扬 丁非白)
他是朝鲜战场上的娃娃兵,15岁随部队先后两次入朝作战,17岁时冒着敌机轰炸在坑道中举起右手宣誓入党……
他后来成为将军,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一提起抗美援朝仍热血沸腾。
在84岁的南启祥心里,戎马一生无所惧。“虽然那时候年纪很小,但是我有信仰,走路不掉队,打仗不怕死。”
南启祥在朝鲜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按下血指印请战入朝
家住沈阳的南启祥头发虽已花白,但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得直直的,用一口浓重的鲁西南口音,向记者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1950年秋,年仅14岁的南启祥正随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47师在大西南剿匪。“有一天,部队突然向我们传达最新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抗击美国侵略军了。”南启祥回忆说,这个消息在军营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口号,大家都很激动,争着要上前线报效祖国。”
尽管一直没有收到上朝鲜战场的命令,但战士们都心系前线。有一天,南启祥的战友郭天凤率先写了请战书,要求上朝鲜前线,连队里立即掀起了一阵请战热潮,战士们纷纷要求参战。
南启祥说:“郭天凤把我们几个小兵的名字都写上了。我们被他的激动情绪感染,一个个小脸通红,催他立即把请战书送给连长。”
递交请战书前,郭天凤还带头咬破大拇指,在请战书写着他名字的地方按上血指印,战友们也纷纷效仿。“我没这样做,而是找来小刀,在拇指上扎了一下,挤出血来,按在我的名字上。”南启祥说。
几个月后,南启祥如愿以偿等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1951年9月,15岁的南启祥随部队入朝作战。
南启祥近照(杨青 摄)
冒着敌机轰炸宣誓入党
虽然时隔近70年,但对于南启祥来说,入党仿佛就在昨天。
1953年3月14日,在朝鲜顺川石砚洞的一个坑道里,副指导员陈会杰和文化教员王同富为南启祥和3位战友举行入党仪式。
就在南启祥和战友们刚刚举起右手准备宣誓时,敌人飞机开始对石砚洞地区狂轰滥炸。伴随着刺耳的敌机声、炸弹爆炸的轰鸣声,南启祥和战友们坚定地举起右手,任由沙土落在帽檐上、肩膀上。
敌机来轰炸,和特务活动频繁有直接关系。一到晚上,战区时常有信号弹升起。哪里有信号弹,哪里就会有美国飞机来轰炸。当时,南启祥所在师在朝鲜西海岸的顺川地区执行反空降、抗两栖登陆备战任务。“我们是‘前面打,后面抓’,打的是坑道,抓的是特务。”南启祥说,朝鲜战场上敌人特务特别多,他们就潜伏在老百姓中间,很难分辨出来。
南启祥决心抓住可恶的特务。他率领一个小组夜间巡逻,分组埋伏在山路两边。“特务很狡猾,我们等了好几天,也没见动静。埋伏了几个昼夜后,一天凌晨两点,一个特务偷偷溜进树林,就在他准备打信号弹时,被我们逮个正着。”
经审查得知,这名特务是敌军派来了解我军部署的,为美军两栖登陆做准备。“幸亏早日抓获,否则将给我军造成重大损失,我因此荣立三等功。”南启祥说。
金达莱花下的生死情谊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南启祥随部队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建设家园。
在志愿军的帮助下,朝鲜很快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中恢复过来。“看到漫山遍野又重新盛开了的金达莱花,战士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1958年,志愿军要离开朝鲜回到祖国了。3月12日,南启祥所在的部队和朝鲜军民一起举行了告别大会。
“我们在部队驻扎的山下搭了个大台子,挂满了标语和彩旗。参加大会的有上万人,两国军民并肩而坐,就像一家人一样。”南启祥说,联欢大会开始,大家一支接一支地唱歌,唱着唱着,有人就哭了起来,歌声越来越小,哭声越来越大。
这是鲜血凝成的感情,是生死之交。
“我们每个人都接到一份礼物,钱包、烟袋、铜锁、铜碗,朝鲜老百姓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同志们也向朝鲜老百姓和人民军赠送礼物。我把钢笔、茶缸、毛巾都送出去了。”南启祥说。
“抗美援朝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也打出了和平。”老人说,“希望人们不要忘了这场战争,要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人物简介】
南启祥,1936年2月出生于山东鄄城,曾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68军副军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1948年9月,随父亲一起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2次、小功4次、嘉奖3次,荣获解放胜利功勋荣誉证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