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烛之武退秦师,已使秦穆公明白的道理,为何后来蹇叔劝说没用?

2020-10-26新闻15

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实力已经开始逐渐增强。在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以后,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步凸显出来。晋文公为了报当年流落在外郑国的欺侮之仇,决定拉上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秦穆公答应了,当然心里的算盘是自己也能趁机捞点好处。

在郑国存亡之际,出现了一个人,成功地劝退了秦穆公,这个人就是郑国的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是历史上有名的靠口才结束一场战争的事件,也被收录在教科书中。他劝说秦穆公用了什么方法呢?如果他的方法和道理秦穆公都听进去了,那么为何三年后,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又选择攻打郑国了呢?

烛之武退秦师:他其实是秦穆公心中压倒决策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郑国陷入危机之时,烛之武趁着夜黑人静翻越城墙去见了秦穆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见到秦穆公以后,先是表示,自己明白现在郑国马上就要灭亡了。然后陈述了以下几点,彻底打动了秦穆公的心:

第一,秦国和郑国相距甚远,秦国打败郑国并没有多少好处;

第二,秦国帮助晋国一起打郑国,郑国和秦国离得远,和晋国离得近,相当于打了郑国送给晋国,损耗自己兵力,增强晋国的实力;

第三,晋国向来不讲诚信,晋惠公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即便晋国许诺秦国好处,也是不可靠的。

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这些道理,当晚决定退兵,并且派三位将军留下来,帮助一起守护郑国国城。

(烛之武退秦师漫画)

从这里看,似乎烛之武太过神奇,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迅速让秦穆公改变主意,决定退兵,并且还给郑国派了保卫军。实际不然,秦穆公也是思虑良久,最后烛之武的劝说,只是压倒决策平衡点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秦穆公和晋文公一起围困郑国,其实已经一段时间。这时,秦国的大夫也有许多劝谏,认为秦国没有必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但是秦穆公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已经开始觉得郑国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次,秦穆公借着烛之武前来劝说,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当初是自己不听劝谏要和晋文公联盟攻打郑国,如果平白无故要撤兵,于情理之上很难说通。于是,正好借着烛之武的一堆道理,自己退兵,其实也是长久思虑的结果,并非烛之武有过大能耐。

(晋文公)

最后,就是他派出的三位将领了。秦穆公在退兵时,不但背叛和晋文公的盟约,还做了一次“好人”,留下三位将领帮助一起保护郑国。这变脸速度确实够快,够彻底。但是,秦穆公背后其实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盘。这几位将领,以后就驻扎在郑国了,其实就是留下来监视郑国,掌握情报的。

晋文公和郑国国君去世后,秦穆公再次挥师“偷袭”郑国

如果说烛之武的建议秦穆公听进去了,那么攻打郑国对秦国来说永远都是下策。在秦晋结盟攻打郑国,秦国反水,晋国也不得不撤兵后,过了三年,晋文公和郑国国君相继去世。这时,驻扎在郑国的三位将领发挥了他们“情报员”的作用。

一位将领写信给秦穆公,说自己已经掌握了郑国北门的钥匙,秦国如果过来偷袭,一定可以一举拿下郑国。秦穆公一直有着一颗称霸的雄心,这些年被压制的太久,年纪越来越大,也想再做出一番成绩来,就决定出兵郑国。

(秦穆公塑像)

这时,蹇叔站出来坚决反对,理由其实和当初烛之武提出不能攻打郑国的理由很相似,认为,首先,郑国和秦国相距太远,就算打下来了守住那么远一个地方也没有实际意义。

其次,带着将士跑那么远去偷袭,是不可能的。士兵那么多,肯定会被郑国提前得知,若是做了防备,以疲惫的将士对抗以逸待劳的郑国将士,胜算可能性很小。

最后,就是出发路途遥远,要经过晋国,崇山峻岭之间可能会被埋伏。

然而,这次,秦穆公并没有采纳蹇叔的建议,还是一意孤行,要去攻打郑国。难道是因为,蹇叔的口才不如烛之武好吗?当然不是,而是秦穆公太想在暮年有一番作为了,晋文公和郑国国君之死,都让他看到了希望。再加上还有驻扎在郑国的将领做内应,他觉得这是天赐良机。

(蹇叔劝说秦穆公)

他拿下郑国,想的是郑国地处中原(在现在河南新郑、郑州一带),和晋国接壤。秦国这么多年努力,一直不能成为真正的霸主,和自己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秦穆公想要借着郑国这个中心点,来个中心开花,进驻中原,进而攻打晋国和其他国家也就方便了。

所谓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个支点太小,有没有外援,怎么撑得起秦穆公的美梦呢?

卖牛商人的智慧,断送了秦穆公的美梦

秦穆公刚到郑国边境,就碰到一个卖牛商人。这个人因为自己的聪明之举,也在历史上留了名,他就是弦高。弦高一看秦国带着这么多士兵来郑国,肯定没安好心。灵机一动,就牵着牛,去进谏秦国将军,道自己是郑国的使臣。

当时秦国领兵的是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他一见郑国使臣到了,心想遭了,行动暴露了,偷袭肯定不成。弦高见到孟明视道,郑国国君听说秦国来兴师问罪,特意让我过来了解情况,并送上几头牛作为见面礼。

孟明视一听,忙道,我们只是迷路,并不是攻打郑国。因为怕对方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孟明视只好退兵。卖牛商人巧妙化解了郑国危机,断送了秦穆公以郑国为支点进驻中原的美梦。

崤之战,秦兵精锐被晋国偷袭,秦穆公悔没听蹇叔之言

虽然,秦军已经决定退兵,但是旁边的晋国却发现这是打击秦国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报当年联盟的背信弃义之仇。于是,晋国派兵在秦军回去必经之路,也是一个险地崤山之道上埋伏,除下俘虏了三个领军将领,其他士兵全部歼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崤之战。

这场战役之后,秦国大伤元气,短时期内已经没有能力问鼎中原,也没有能力和晋国、楚国正面交锋了。

总结

秦国攻打郑国,从策略上来讲,就是下策。当初烛之武能够劝说秦穆公,主要是因为秦穆公不想损害自己的实力来增强晋国。后来,蹇叔劝说不要偷袭郑国,也是看到了秦国很难从攻打郑国上面得到好处。秦穆公所想的,以郑国为支点,派兵驻守,可以向周围扩张势力,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郑国的邻国晋国并非小国,实力非同一般,秦国如果将大量的兵力抽调到郑国的位置,会使得自己的主战场兵力空虚,难免会导致西戎来犯。如果只留一小部分兵力在郑国,那也很难做出很大成就,只是守住一块遥远的土地,分散自己的实力。

选择攻打郑国,占领郑国,就是秦穆公的一个决策失误。只是暮年的秦穆公,太渴望成功,才不听蹇叔的进谏,忽视了一个根本道理。

参考资料:《史记》

#秦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