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郭子仪害怕院墙不结实,工匠说了一句话,第二天他进宫辞职

2020-10-25新闻23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是唐王朝的中兴名臣。郭子仪早年以武举中第而入仕从军,却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才迎来了他人生转折的机遇。他被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他以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有功,官职左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

郭子仪画像

乾元二年(759年)五月,由于受独孤怀恩反叛牵连,主动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再次起用,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郭子仪一生有着非常浓厚的传奇色彩,他历经玄宗、肃宗、德宗三朝,与唐王朝有道不尽的恩怨,由于唐王朝由于他而赖以生存,可谓功比天高。由于他的功劳太大,而且打仗的本事也太硬,所以不管是肃宗还是德宗,对他都是既用且防,战事稍平即开始封赏削兵权,官封的很大,但没有了实权。还好,皇帝还算记他的情,磨是卸了,但没有杀驴。这事反复了不知多少次,但总归他还是平安度过了一生。

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唐至肃宗时历“安史之乱”,等于又开了一次国,纵观历史,像郭子仪这种功勋之臣,能够善终者是寥寥无几。那么,郭子仪是靠什么来保一生平安的呢?

首先,郭子仪对唐朝是非常忠心,尽管不断被陷害、被夺权,每次起用时他都是不计前嫌,一心一意地去平叛。关于他的忠心,皇上也是非常明白,但他的功劳再加上威望,也不得不防。《打金枝》这戏不知大家看过没有,是说他的儿子郭瑗打了公主,还说:“我老爹不稀罕做皇上。”公主把这话告诉了德宗,德宗沉默良久,然后说“确实是这样的,如果郭令公想当皇上,天下就不会是我们李家的了。”

此事虽难以考证,但至少可以说明,郭子仪从来都没想反唐,如果他想反是没有人阻止的。但是,还有一件事对他启发很大,这可能是他能保平安的主要原因。

据载,郭子仪后来家里边儿要修一堵院墙,请来了一个工匠在哪儿领着人修院墙。有一天郭子路过这个工地,张嘴就来了这么一句,说把这院墙啊修的牢固点儿。结果那个工匠听了却不大情愿,他把工具往那儿一放,对郭子仪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他说:这几十年来京城达官贵人家的墙都是我给修的,我只见这些宅院走马灯似地换主人,还从来没见我修的那个墙倒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呐!郭子仪一听啊,怅然许久,似乎悟出一个道理了。所以转身就进宫去了,要向皇帝提出辞呈。

唐德宗画像

真可谓是“小工匠大道理”啊。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自古就是这个道理。官做得再大也有尽头,院子修得再牢固也终究是要换上,还不如平安一世,将这座院落传于子孙的好。

当然,郭子仪的辞呈皇上没批,但自后就特别低调。据说他家不蓄奴、不养了,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从门口一眼就可以看清里面所有。为了不引起皇上猜疑,郭子仪可谓用心良苦了。

#隋唐#郭子仪#工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