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夜然舒提醒这是特殊的睡眠障碍

2020-10-23新闻10

在我国有40%以上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四分之三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妇女的发病人数是男性的1.5倍。中国目前睡眠障碍的人群治疗需求大,而目前针对睡眠障碍治疗的健康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状,急需更多的睡眠健康产品来满足睡眠障碍患者需求。

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早晨起不来,晚上又不想睡,明明觉得挺困,但是,就是要当夜猫子。这类人,有时也会提醒自己,要早点上床睡觉,可是,就算立下早睡早起身体好的誓言,也做不到按时睡觉。这是简单的生活习惯问题,还是疾病表现呢?

夜猫子,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的工作安排,而必须坚守岗位,需要上夜班或是倒时差,而无法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比如国际航班的空姐或是医务人员,那就要归入睡眠障碍的行列,是疾病,得治。这种特殊的表现,称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是睡眠节律障碍。

睡眠觉醒时相延迟,表现为自身的生物钟与社会生活的节奏不协调,这样,就会强迫自己逆着生物钟的节奏,进行不同步的睡眠。结果就是,出现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不足、早晨难以觉醒、日间嗜睡等。这是不想跟着太阳的起落而作息,想按月亮的节奏,为登上月球找嫦娥诉衷肠做准备吗?

睡眠觉醒时相延长,英文简称为DSWPD。这种睡眠障碍,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3.3%到16%。评估睡眠觉醒时相延长,需要根据睡眠日志,了解就寝习惯、上床时间、睡眠潜伏期、苏醒时间、睡眠环境等信息。

青少年的睡眠觉醒时相延长表现,在上学日和休息日时,会存在差异。上学日会出现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长不足、早晨难以觉醒、日间嗜睡等;在休息日,这些表现会消失。这些特点,是与失眠进行鉴别的要点,失眠症的表现是,无论何时上床,都会出现睡眠潜伏期延长以及睡眠维持的困难。

睡眠觉醒时相延长,并不是简单的生活习惯问题。英国学者曾经做过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与喜欢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晚睡熬夜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而且容易患上糖尿病,以及呼吸及消化道疾病,也会引起心理及神经方面的健康问题。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通常认为,遗传和环境在生物钟类型上,都会发挥一定作用。有睡眠觉醒时相延长的人,生物钟与外部环境不协调。同时,心理压力、错误的进食时间、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是导致睡眠觉醒时相延长的因素。

解决睡眠觉醒时相延长,首先可以考虑固定睡眠时间,进行作息调整。从心理角度讲,作息习惯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关,也与拖延习惯相关。

比如,会将学习和工作任务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以逃避心理压力;或者是对第2天的生活,持有较低的期待感,从而加重焦虑,影响睡眠。如果调整作息时间,不能克服睡眠觉醒时相延长,可以考虑尝试植物调理方法,也可以考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生物钟调整。

#心理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