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何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原因与诸葛亮无关,有三个深层次政治原因

2020-10-23新闻8

在三国的印象中,总是觉得蜀汉人才缺乏,比如这句”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说明了蜀汉后期已经没什么大将了,廖化这个曾经的文官却来充当武将的先锋,而蜀汉政权的灭亡,总是被解读为蜀汉无人才。

当然没有人才,确实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如果蜀汉后期除了姜维之外,还有其他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来守护成都的话,如果不是诸葛瞻这样没有经验的将领来对抗邓艾的话,蜀汉也不至于那么快就灭亡。

事实上,从刘备公元221年建立蜀汉政权,到公元263年刘禅投降的42年间,虽然蜀汉对比东吴和曹魏政权人才少了,但总体上蜀汉并不是缺乏人才导致的无人可用,而是三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导致的无人可用,而且这种无人可用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三国鼎立

无论诸葛亮在世时采取了何种人才推荐制度,但不可争议的是,蜀汉政权短暂存在的42年中至少有32年时间是因为诸葛亮的人才制度而受益,是诸葛亮的政治遗产所致,诸葛亮在位时发现并提拔了一大批能力超强的人才,比如蒋琬、费祎、姜维、王平、董允等人,全都是道德品质高尚且能力出众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蜀汉四大名相,诸葛亮一个人就提拔了蒋琬、费祎、董允三个人,这不就是诸葛亮的人才选拔吗,而且这些人才力保蜀汉政权32年江山不倒,这不就是诸葛亮的功劳吗?

诸葛亮在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诸葛亮,他去世之后谁可以担当大任,诸葛亮先后说出了:蒋琬和费祎两人,蒋琬在诸葛亮去世后执政了12年,费祎在蒋琬去世后执政了7年,合起来就是19年。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刘禅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遗愿任用了这些人才,才确保蜀汉江山几十年的太平,诸葛亮死后,如果问你刘禅提拔了什么人才?你能回答得出来吗?因为并没有人,大部分中高层人才是诸葛亮在生前就布置好了局面,刘禅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布置做就行了,所以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人才匮乏并不能怪在诸葛亮身上。

有句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时候没有人才,不是真的没有人才,而是没有伯乐来发现人才,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曹操在世时,发现并提拔了那么多的人才,曹操去世后,你会发现曹魏的人才少了将近90%,你会觉得是曹魏人才缺乏吗?并不是,是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

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执政的时间只有11年,至少在这11年中,名声非常大的人才,诸葛亮就发现了蒋琬、费祎、姜维、王平、董允,还有像向宠、郭攸之等写进《出师表》中的人才,都是诸葛亮发现并提拔的。

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主政,一直到蜀汉灭亡,有将近30年的时间,你发现刘禅提拔哪些人才吗?很少,谈得上人才的就只有一个陈衹,除此之外,刘禅提拔的人中还有黄皓这些的小人,一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人才是否匮乏,不在于地小人少,而在于伯乐是否能发现人才。

蜀汉晚期除了不能发现人才之外,还有三大政治原因限制了人才的提拔:

一、蜀汉的国策是荆州人管理益州人。

用外地人来管理本地人,是外来政权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外地人没有本地势力,就必须得依附于皇权,也就是依附于刘备和刘禅,外地人与蜀汉统治者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同刘焉当年就是靠外来的东州兵镇压益州本地人才稳定政权是同样的道理。

刘备建立政权

因此用外地人来管理益州本地人,成为蜀汉政权的国策,刘备在世时,采用的是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术,从刘备的托孤就能看出,刘备用荆州的诸葛亮为主辅政大臣,用东州派的李严为副辅政大臣,但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李严都不是益州本地人,都是外地人。

诸葛亮主政时期,将荆州人治理益州作为一项国策流传下来,蜀汉政权的中高层官员绝大部分是荆州人,比如蜀汉四相除诸葛亮外,全是荆州人,诸葛亮本人也与荆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到了蜀汉灭亡的前夕,蜀汉朝廷的中高导致官员仍然是荆州人,比如镇守南中的霍弋、镇守江州的罗宪,都是荆州人,还有廖化、宗预等将领也是荆州人。

自从关羽220年大意失荆州后,蜀汉政权内所有荆州人就失去了故乡,成为漂泊在益州的无根之水,人数也不多,荆州人在益州毕竟人数占少数,蜀汉高层只能从这些人数极少的荆州人中去选择,难免在质量和数量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也导致了晚期的人才匮乏。

三国人口实力对比图

二、蜀汉的国力是三国中最弱小的。

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曹魏占据天下九州,东吴占据江南三州,只有蜀汉占据了一个益州,不仅地盘小,人数少,而且还偏安一隅,蜗居于西南,以蜀汉灭亡时期的人口来比较,公元263年时,蜀汉只有94万人口,而当时的东吴有240万人口,曹魏有443万人口,这就是巨大的人口差距。

人少基数就小,自然出人才的几率也低,也就导致了晚期的人才匮乏。

三、常年北伐拖累了人才推荐。

蜀汉从诸葛亮时代就确定了北伐的方针政策,诸葛亮在世时,五次北伐,互有胜负,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世时,先后发动了11次北伐,常年的战争打断了正常的人才推荐制度,蜀汉的人才举荐制度类似于东汉的察举制,先考察人才的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进入下一步。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由于常年战争,所以必须优先保证战争经济,比如种粮食、运输粮食、生产军事器械,整个蜀汉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都倾向于战争,对于非战争的事项不受关注,想想也就知道了,你不可能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跟他上表说要推荐谁谁为孝廉吧?

正是这三个政治原因,再回上蜀汉晚期没有伯乐,发现不了人才,所以才会导致蜀汉缺乏人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