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位皇帝。如果使用传统的评价标准,王莽就是一位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篡夺大汉皇位的逆臣贼子,是一定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但是,近现代的众多学者开始为王莽平反,说王莽的均田制、禁止奴隶买卖、土地国有、盐铁等行业实行国营,以及币制改革,实行类似现代银行的贷款制度等等措施,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很有现代经济制度改革的风范。而新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所谓铜制“游标卡尺”,更是穿越了的新世纪科技的创造物呀。因此,有人戏谑的说,王莽是一位时空穿越者。
新莽时代发明的“卡尺”,在当时的确很先进,方便了某些器物的测量,但算不上穿越。那柄卡尺也并非现代意义的“游标卡尺”,因为根本就没有“游标”,即副尺。没有副尺,精度肯定就不够,丧失了游标卡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而王莽实行的改革政策,其实是在开历史倒车。王莽的所有政策都是在效仿周朝,如果王莽真的是一位穿越者,那也是从周朝穿越到了汉朝。这就像在现代社会实行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一样,我们现代人能接受么?改革能成功么?王莽改革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汉书》的记载,王莽的改革推行数年后,遭到了从高层士族集团到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共同反对,这也是历代改革中比较少见的了。
公元23年,“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王莽竟然被一个商人杀害。王莽被杀后,“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王莽的首级被送到了玄汉更始帝刘玄那里,并被悬挂于宛市。老百姓把王莽的头当球踢,还切下吃掉了王莽的舌头。这百姓是多恨王莽呀,从此之后,王莽的首级下落不明。
直到公元295年,即王莽被杀272年之后,关于王莽首级的信息再次出现在史册中。《晋书》记载,“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这场大火烧毁了很多宝物,“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屐,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八万器械,一时荡尽”,王莽的头颅赫然在列。在《晋书·张华传》中的记录更神奇,“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时华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高祖的斩蛇剑竟然飞升了。
这就让我们很好奇了,为什么要保存王莽的头颅保存这么久呢?
这跟古人,应该说是人类的文化观念有一定的关系。
远古时期,人类的食物并不充足,几乎所有的人类部落都曾有过“猎头食人”的习俗。即将人杀死后,肉吃掉,而将头颅献祭给本部落所崇拜的神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吃人肉了,但是战争却越来越多。人们会组织战士去攻打其他部落,猎取头颅,抓获俘虏,然后将头颅和俘虏进行大规模的献祭。中西方的很多考古发现中,都有人头祭祀的发现。参与猎头的战士通常认为,他们献祭的头颅越多,他们吸收的勇气和力量也越多,会得到更多神灵庇佑。
上图是出土的被放在铜甗中献祭的头颅
在中国,根据对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到了商周以后,猎头献祭的习俗开始渐渐消失。根据文献记载,在某些少数民族部落中,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汉晋时期。“猎头”习俗淡化,但是战士以“斩首”数量作为功绩和荣耀,却越来越盛行。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实行了军功制,秦军甚至到了争强人头的地步。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勇气、荣耀,和对敌人的蔑视,还会将对手的人头制作成饮酒的酒器,用来饮酒或者招待尊贵的客人饮酒使用,西方的斯泰基人普遍有此习惯。想想一场战斗胜利后,大家聚到一起喝酒庆功,为了互相炫耀,一人拿出一个骷髅头,盛满酒喝的场面,也是醉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就是“三家分晋”时,赵襄子将差点杀死自己的智伯的头颅做成了酒器,“断其头以为觞”。在汉武帝时期,匈奴老上单于击败了大月氏,击杀了大月氏首领,也将大月氏首领的头颅做成了酒器,“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到了呼韩邪单于时,汉和南匈奴会盟,呼韩邪单于还拿出了珍藏的头颅酒器,“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
中国历史上最近的一位皇帝的头颅,被挖出来收藏,是南宋理宗皇帝的头颅。元朝灭宋后,元朝僧侣杨琏真伽盗掘宋理宗陵墓,理宗的头颅被截下来做成了饮器。理宗的头颅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灭元之后,才重新得到了安葬。
而在宗教中,一些著名的宗教人物去世后,头颅也会被收藏下来,称为“圣骨”,供后世圣徒膜拜瞻仰。
即使到了现代,有些人是为了医学研究,有些人出于收藏爱好,还在收集头颅,特别是名人头颅,甚至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
了解了人类对人头收集的发展史,就不难理解玄汉、东汉、三国和晋朝皇室收藏王莽人头的原因了。
玄汉、东汉是西汉皇室宗亲,他们收藏王莽的头颅,应该主要是为了展示铲除奸佞、兴复汉室的荣耀,以及对簒逆者的惩罚,也有警示后人的作用。。
至于三国时的曹魏和西晋王朝,都是篡位得到政权的,在他们眼中,王莽的人头,估计也就是前朝留下的一个宝物罢了。难道要警示曹丕,警示司马炎么?这不是笑话么。
如果王莽的人头没有被焚毁,而是辗转流落到了你的手中,你说你会怎么个想法。曹魏和晋朝的皇帝,估计和你的想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