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朝的中秋节怎么过的

2020-10-21新闻12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重要节日。唐朝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有许多网友对此很感兴趣。下面,小编就掌握的历史资料,与大家一探究竟。

其一,唐朝的中秋节是要放假的,而且已经被正式定为了全国性的节日,成为了休假制度

根据考证,我国的中秋节放假历史,始于唐朝。如《唐六典》中明确记载:“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

这是唐朝详细的放假安排表,表中明确规定“八月十五日”,放假三天,已经被正式定为了全国性的节日,成为了休假制度。另外,从此表中还可看出,唐朝节假日比我们现在还多。

当然,唐朝的所谓放假,针对的主要是官府衙门,普通的士商工农阶层是不存在放假的。

其二,唐朝的中秋节是要举行“拜月”仪式的

唐朝的“拜月”仪式,主要是指“女子拜月”。如李端的《拜新月》一诗,对唐朝女拜月的情形进行了描述:“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意思是女子打开窗帘,看见中秋节晚上刚出的月亮,就赶忙走下台阶,俯身下拜。边拜边轻声地讲些祝愿的话,风儿把女子的裙带吹了起来。

又如施肩吾的《幼女词》,进一步证明了拜月风俗对唐代女性的影响,连小女孩都知道:“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意即小女孩才刚刚六岁,还未完成懂事。但是在中秋节的晚上,她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前跪拜新月。

从以上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秋节“女子拜月”在唐朝已经成为宫中与民间的共同仪式。

其三,唐朝的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的

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唐朝,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如史书《洛中记闻》记载:中秋节时,唐御膳房为皇帝唐僖宗做了一种小吃饼,圆圆的,薄薄的,又香又甜,十分好吃。唐皇帝僖宗为了显示与民同乐,将饼子赏给新中的进士们品尝。这便是最早的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历史记载。

其它关于唐高宗吃月饼、杨贵妃吃月饼,或元代或明代吃月饼的说法,均是民间传说,不可采信。

其四,唐朝的中秋节是要赏月思亲的

由于中秋节正处八月中旬,此时的月亮最圆、最明,象征着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唐朝人过中秋节,赏月思亲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从唐朝的诗歌描写中,可见一斑。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诗的意思是: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好像飞到到了镜子里。我思乡的情绪,却像一把刀在心头割刮。我辗转流离异地他乡,离家乡越来越远。就像是站在桂花树上,也够不到天空一样!江面上开始凝霜,林中的鸟儿开始换毛。此时此刻,我想月宫中的兔儿,也感觉到秋天到来了。

在此诗中,作者通过描写中秋时的月亮,形象地表达了佳节倍思亲的情怀。

此外,还有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意即十五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的地面上,地面一片雪白。庭院的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作情景交融,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明人远的相思意境。

其五,唐朝的中秋节,官方是要开展“祭月”活动的

实际上,中秋节的产生,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为了感谢神明,庆祝秋收,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只是到了唐朝,由于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人们更有条件把“祭月”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如《唐书.太宗记》记载:唐太宗时期,每年中秋节皇室都要开展“祭月”活动。因为“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

在唐人的思想里,日月所象征的正是阴阳两极,只有阴阳平衡,才是一切的起点。

因而“祭月活动”,从春秋时期开始,到唐代皇室,甚至于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会开展相关的礼仪活动。

总之,唐朝人过中秋节,一般都要经历全国放假、女子拜月、吃月饼、聚会赏月、官方祭月等活动。我们现在过中秋节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主要就是沿袭了唐代中秋节的内容和特点。这说明,文化的传承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件事。朋友们,你们说呢?

#民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