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汉和匈奴为何拼命争甘肃?揭秘:这里有河西走廊,是双方生命线

2020-10-21新闻9

在中国历史上,河西走廊占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从秦汉开始,这里就成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互征伐的焦点,而且也是东方文明连接西方文明的重要过渡带。直到今天,在河西走廊腹地,我们还能看到不同信仰与不同生活习惯的宗教与民族。

比如在祁连山附近生活着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和裕固族,在河西走廊内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与哈萨克族。而在大的城市,我们还能看到各种佛教的寺庙。河西走廊为何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切还要从秦汉时,中原王朝与游牧王朝对河西走廊的争夺说起。

今天的河西走廊(笔者摄)

一、秦汉时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先秦以前一直都是北方民族重要的游牧之地,早期在今天敦煌与张掖一带游牧的民族是乌孙与月氏,他们在这里长期生活,而位于祁连山附近的羌人也是如此。后来随着匈奴帝国的逐渐强大,很快就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今天的河西走廊与祁连山腹地。

祁连山

匈奴将曾经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乌孙与月氏人赶到了河西走廊以西的西域一带,自己独占河西走廊的腹地。

这时的匈奴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而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也覆灭了,汉王朝经历了连年的大战,刘邦刚灭掉项羽,西汉王朝内部还处于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纷争不断的局面,而经济上更是百废待兴。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从马邑之战以后,汉王朝经历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在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治理下,西汉王朝逐渐从弱小走向强盛。这时的匈奴在经历了冒顿单于的统治之后,也经历了一小波政治动荡。此时西汉的权杖传到了汉武帝手里,他在先辈的基础上计划不再对匈奴唯唯诺诺,而是发动进攻,扩大自己的疆土。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最终汉武帝先后派卫青与霍去病像当年秦的蒙恬将军一样北逐匈奴,将自己的疆土西扩至今天河西走廊附近,并先后设立了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那么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意义如何呢?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区域?

西汉河西四郡

二、什么是河西走廊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河西走廊西至星星峡,东至乌鞘岭,全长近1200公里,因为河西走廊南部就是广袤的祁连山脉,再往南就是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所以这里就成了中原进入西域最为重要的通道。

今天河西走廊的位置

河西走廊的水源补给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每年夏季,当祁连山冰川融化的时候,就会汇聚成河流,一路向北流向河西走廊的腹地。河西四郡之所以能兴起,就是因为邻近宽阔的河流,张掖对应黑河,敦煌对应党河(疏勒河的支流),酒泉对应疏勒河,武威对应石羊河。

这些河流从祁连山一路向北,所经过的地方都会形成郁郁葱葱的植被,在河流下游还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与湿地。秦汉时期的河西走廊,气候也比今天的河西走廊湿润许多,而且在当时的河西走廊,大型的湖泊也数不胜数。

祁连山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的水源地

而且,当时河西走廊人口不多,所以土地承载力相对较强,人地的生态矛盾也没有今天这么突出。如果单单从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来看,秦汉的河西走廊,更像是中国西北的大江南。

其实,河西走廊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地理格局,主要还是因为其东部的乌鞘岭。乌鞘岭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乌鞘岭对今天中国的地理意义却极为特殊。

今天的乌鞘岭(笔者摄)

在说乌鞘岭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气候。中国内部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依靠的主要是太平洋水汽的输送,如果没有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中国黄河-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将不堪设想。

但是季风气候的输送是有一定界限的,越是深入内地,季风气候的影响就越弱,而中国季风气候所能达到的最西边界就是乌鞘岭。在乌鞘岭面前,季风气候就成为强弩之末了。可以说,乌鞘岭是中国重要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乌鞘岭

同时,乌鞘岭也就成为中国黄土高原与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的分界线。在降水不充沛的情况下,冰川融水能为这里提供重要的水源补给。

从地缘环境来看,河西正好处于中原王朝向西域过渡的咽喉地区,也是中国东西文化相互连接的节点,所以占据河西走廊,能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长治久安以及对匈奴进行长期的压制具有关键的作用。

河西走廊

文史君说

为了巩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汉武帝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戍边计划,将大量关中地区的汉人移民到今天甘肃与新疆的土地上进行屯垦。之后不久,随着汉帝国的国力愈加强盛,匈奴开始不断分裂,南匈奴投奔了西汉王朝,西汉与匈奴之后再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参考文献

《中华遗产》编辑部:《中华遗产》,2008年12期。

刘迎胜;《丝绸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林梅村:《丝绸之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迭目江连:《甘南郎木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同时我们也略备薄酬,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惠赐稿件,具体投稿要求可在公号首页点击“联系我们”查看。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个都不能少

#楚汉#河西走廊#匈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