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电力先行 脱贫致富不停步

2020-10-21新闻8

邢台内丘公司员工在虎头山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行唐县城寨乡北郝峪村村民赵建新常年在大城市务工,今年双节回家团圆,他对家乡的变化伸出了大拇指,国网行唐县供电公司为村里打通了电力通道,村民们靠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我不走了,留在村里搞养殖,比我在大城市打工挣得还多。”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内有19个国家级贫困县、8个燕山—太行山扶贫片区县、15个省级贫困县、4595个贫困村。近年来,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入开展服务脱贫攻坚十大行动、阳光扶贫三年行动,在电网建设、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等多领域持续投入、全方位发力,用坚实的脚步诠释了央企的责任和担当,以电为媒,照亮百姓脱贫致富之路。

强劲电网是脱贫致富的支撑

“过去日子苦,煤气罐都是我一罐一罐扛上山的,现在山上通了电,十一这几天农家乐快把我忙坏了。”10月11日,十八盘村村民李合义在十八盘村“空中草原”马场附近经营农家乐,电力扩容让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十八盘村是保定市涞源县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民大多饲养马匹,靠拉马送客为生。过去因为村集体没有资金,马场山高路远,一直没有接入电源,马场周边的小卖部、农家乐也苦于没有电根本发展不起来。

2018年,涞源县供电公司4名队员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开始驻村帮扶,帮助十八盘村进行了电力扩容,还为马舍和马场架设了专用电力线路。得益于电网的有力支持,十八盘村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同样富起来的还有石家庄市赞皇县松会村的乡亲们。2016年3月,石家庄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松会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实施农网改造项目,为村里安装2台1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新建及改造线路3千米,并在山上为村民新打了3眼机井,帮助村民把60余亩旱田转成水浇田。

强劲电网是脱贫致富的底气。国网河北电力发挥行业优势,把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121亿元,完成42个贫困县电网建设改造任务。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3%,户均年停电时间较“十二五”末下降16.1小时,户均配变容量提升58%,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实施农排机井“井井通电”,改造机井11.9万眼,实现机井用电全覆盖,受益基本农田面积768万亩。

产业扶贫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哪想到满山满树的酸枣叶,竟成了咱致富的‘金叶子’!”村民们感叹,“驻村帮扶队有眼光有头脑,跟得上形势。”平山县东七里河村,供电小哥和驻村第一书记为酸枣叶茶直播带货的视频火了,不少人通过直播扫码购买。

东七里河村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是国网河北电力定点帮扶村。2017年底,该村脱贫摘帽,但进一步如何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2018年3月,以韩天吉为第一书记的新一批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东七里河村。他们因地制宜,瞄准漫山遍野的酸枣树发展致富项目。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采茶、炒茶、制茶,组成酸枣叶茶互助组,发展“七里飘香合作社”,不仅将有“东方睡叶”美称的酸枣叶做成“玉金香”品牌茶叶,还利用互联网把茶叶销到了全国各地,漫山遍野的酸枣叶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在邢台市巨鹿县甜水张庄村,“90后”驻村第一书记柴森伟引导全村群众发展产业。他们在充分发挥当地金银花种植优势的同时,引入克瑞森葡萄、国槐、张杂谷等多个特色农业种植项目。目前,甜水张庄村已形成300亩金银花、10亩克瑞森葡萄、150亩国槐、20余亩张杂谷的种植框架,村里的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12户贫困群众参加村公益性岗位,年户均增收3600元。

在衡水市武强县豆村,国网饶阳县供电公司驻豆村第一书记刘月伦,带领扶贫队员将村里原有的仪表加工小作坊扩建为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并将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到扶贫车间就业。刘月伦还当起了“带货书记”,将扶贫产品远销湖南、吉林,为贫困户增收20万元。

“因地制宜挖掘当地产业潜能,‘造血式’精准扶贫,才是实现村民长期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关键。”国网河北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说。

深深扎根帮扶的村庄

“没有想到,付出的一点一滴都被乡亲们记挂着。乡亲们信任我,我没有别的,好好干。”2018年2月22日,保定市涞水县供电公司驻村帮扶组第一书记张子成在《驻村日记》里写到。

2018年2月22日,涞水县供电公司收到了龙门乡店上村全体村民的一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请求任期将满的张子成继续留任。请愿书上一个个手写签名、一个个红红的指印让张子成震撼又感动。面对乡亲的挽留,张子成经过慎重考虑并征求组织意见,主动选择留任,任期3年。张子成说,要和乡亲们一起继续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在脱贫的道路上,党员是群众的“暖心人”。今年春天,受疫情影响,在保定易县东亢各庄村,贫困户大棚种植的蔬菜及草莓的销售成了大难题。如果不能立即解决问题,不仅挣不到钱,农户连每个大棚6000元的承包费也没了着落。

为了确保村民不返贫,第一书记肖亚宁成为了“带货书记”。他跑到县城联系蔬果批发商拓展销路,同时依托微信群、朋友圈做线上零售,还到大棚帮助乡亲采摘、包装,自己开车到县城各小区送货上门。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日子里,肖亚宁的“带货行动”,硬是挽回损失8万余元。

自2016年以来,国网河北电力陆续选派393名政治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扎根农村、服务村民。他们大力发展脱贫致富项目,共建立产业扶贫项目202个,帮助1319名贫困人口就业,为1137人培训养殖、农产品培育等技术,让1.6万贫困人口脱贫。国网河北电力营销部农电处、国网石家庄公司、国网沧州公司、国网邯郸公司驻魏县西野马村工作队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称号;张子成、韩天吉、席红喜等人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称号。

易地搬迁,电力先行

“以前俺们住的是砖瓦房,吃水要去村口挑,电器也不敢用,就怕不稳当。没想到如今也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好日子!”保定市涞源县白石山镇雀儿林村的曹艳飞高兴地说。

2018年7月18日,曹艳飞一家3口搬迁到了易地扶贫安置区新建的楼房里。在白石山安置区,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格外漂亮,阅览室、卫生室、超市、电商平台、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水、电、暖、道路、街道绿化等全面完善。乔迁新居的村民,纷纷将眼光投向农家乐产业,为致富而奔忙。

2017年以来,涞源县公司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扎实推进安置区电力设施配套工作,陆续完成了县城、白石山等19个安置区电力设施配套工作,保障了搬迁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

邯郸市大名县王乍村坐落在漳河下游的蓄滞洪区,丰水期有被河水淹没的危险,水、电等配套设施也都跟不上。2017年,大名县政府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大名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两年内累计投资400万元实施配套电力设施改造,新增10千伏线路1448.25千米、10千伏电缆线路26.9千米,实现搬迁居民入住一户、通电一户。如今,在大名县黄金堤乡易地搬迁金乡水岸安置区,一幢幢楼房矗立在道路两旁,一根根银线延伸向远方,村民们安安心心过上了好日子。

近年来,国网河北电力全力保障扶贫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先后投入1.4亿元,完成了石家庄、邯郸、邢台等71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同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目标超额完成,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铸就脱贫“铁饭碗”

“作为沿海地区,盐碱地是当地群众致富路上的一道坎。供电公司帮忙建成光伏项目后,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光伏发电除自用外,还可把多余的电卖出去,每个贫困户一年能增加3000元收入。”9月22日,沧州市海兴县赵毛陶乡董庄子村村支部书记李旭征介绍。

在董庄子村,村子北面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面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用电不花钱,还能赚钱,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给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在魏县西野马村,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下不仅种植了红薯,还饲养了大鹅。今年,国网魏县供电公司利用光伏电站之间的空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实施“农光互补”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上面发电,下面兼顾农牧业生产,一地两用,让单位面积的土地实现最大产出。

“获得的发电收益我们用来设置村内公益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进行补助。”保定市曲阳县孝墓乡柳树沟村的村干部介绍说,保定市曲阳县也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的土地和村“两室”以及学校屋顶,建设了35-3600千瓦的小型光伏电站,享受村级扶贫电站带来的好处。

为了让广大贫困农民真正得到光伏带来的实惠,国网河北电力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2018~2020年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计划”,累计完成138万千瓦的42个集中式和133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到目前,共实现发电量13.4亿千瓦时,扶贫收益14.5亿元,为近11.6万贫困群众带来每年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从普遍服务到精准扶贫、从基础扶贫到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国网河北电力将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力以赴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电网力量。

(文/石静、李仁庆、王国华 图/宋森、马千里)

[责任编辑: ]

#扶贫车间#农家乐#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