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持续增强京津冀产业协同能力 河北“掘金”应急产业新蓝海
2020年09月10日,2020年度京津冀应急产业对接活动在唐山举办。
应急产业是伴随突发事件频发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涵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相关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储备、服务等。
近年来,我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有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创新三地融合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加快构建京津研发转化+河北制造的应急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需求
灵活回转,机动行驶,上坡、转弯毫无压力。精确瞄准后,机器人“哗”地喷洒出均匀的消毒喷雾剂。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日前,在位于唐山市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款智能机器人正代替防疫人员进行大面积喷雾消毒作业。
该款机器人由履带式平台、药箱、水雾机等设备组成,具备自主喷雾作业、远程视频实时监控、智能语音播报等功能。只要疫情防控警报一响,它就可以不知疲倦地奋战。
“这款机器人是为应对疫情严峻形势迅速研发出的战疫科技利器,可有效降低人员交叉感染,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系数。”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裴文良介绍,疫情期间,这款防疫消毒机器人被运往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主要用于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医院、车站、商超等场所,作为抗疫科技力量加入武汉战疫队伍,为搭建疫情防控阻击网注入了更加安全的科技力量。
从防疫消毒到煤矿安全,从石化巡检到海底探测,从城市管廊到船用防卫,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打造了全国种类最为齐全的特种机器人生产线。这些机器人上天、入地、下海,钢筋铁骨、机智灵活,真正解决了“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特殊环境需求。
唐山市充分开掘沿海有港、毗邻京津双重优势,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结构演进升级,构建“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协同创新模式,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目前,唐山应急企业达168家,产品涉及自然灾害、生命救护、抢险救援、个体防护等8大类100余项,成为京津冀重要的应急装备产业聚集区和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地。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日益增长的应急需求,为应急产业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灾种齐全的省份,灾害分布地域广、种类多,高危行业集中,危险源点多面广,基本省情决定了我省必须抓住应急需求增长机遇,大力发展应急产业,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为全域推进我省应急产业发展,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今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提出聚焦9大发展重点,打造2个国家基地、6个省级应急产业基地、2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应急产业特色集群的“2+6+20”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6000亿元,形成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的应急产业新高地。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目前拥有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应急企业202家,超10亿元的应急企业38家,拥有张家口怀安经济开发区、唐山开平应急装备产业园两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石家庄市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唐山市高新区智能机器人、沧州市泊头环保产业集群等省级产业集群也在加快发展。全省应急产业关联规模以上企业达1100家,涉及消防机器人、医用防护服、应急电源车等3000余种应急产品,涵盖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
持续增强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应急产业集群
近日,在住友建机(唐山)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产品生产紧张有序进行。从8吨到80吨,刚刚下线的十几种液压挖掘机机型几乎覆盖了目前市场上的所有品种。
唐山市开平区充分发挥住友建机、京华制管、中滦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好“集群”和“延链”文章,着力打造重型机械应急装备、应急安全防护装备、应急抢险物资装备物流、应急救援综合服务四大应急产业板块,今年应急产业产值将超87亿元,可增长1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急产业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我国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出现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中部五大产业聚集区。
近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先后创建41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至2019年,我省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773个;自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承接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工业项目500余个,投资超过4000亿元。强化区域配套,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全创新链协同,京津研发、省内优势区域高效转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蓝海,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京津冀从防疫物资生产、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复工复产等方面紧密协作,我省分别为北京、天津协调273家、37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
“以前提到应急产品时,大家觉得很陌生。这次疫情不仅给大家做了一次科普,同时也给应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董炳艳说,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应急产业已经进入快车道,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应急产业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实现产业化,这就为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持续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越来越强。但也要看到,我省在应急保障装备和物资生产、储备、供应、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应急产业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发展应急产业正当其时。
董炳艳认为,应急产业市场的成熟和稳定,需要企业不断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离不开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以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进行综合应用。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应急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完善区域性应急产业链。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围绕应急产业链条开展分工合作,共同谋划建设一批应急合作项目,持续增强区域内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应急产业集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表示,我省将按照“强链补链延链”思路,布局一批重点发展领域项目,将应急产业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库,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依托京津冀工信部门“3+3+3”协商沟通机制,推动京津冀应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强化资金、土地、税收等要素保障。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研发设计、展示演示、培训演练、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增强产业创新研发能力,打造应急产业新高地。
(记者 郝东伟)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