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2020-10-16新闻6

古代男子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科考金榜题名,这样一来,就可以平步青云,获得权势与地位,还可以娶贤妻,再纳几房小妾,生下一群孩子,尽享天伦之乐。

这么说来,当官确实是一件特别爽的事,除了皇帝之外,对于男子来说,当官是最好的归宿。可大多数人只看到当官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那些官员背后的辛苦与不易,光是上朝就把他们折磨得够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当官纳小妾剧照

一、古代官员的朝会

古代官员上朝就和现代人上班一样,是每日的必备工作。上朝的模式有点像公司全体员工的大会议,皇帝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将文武百官汇集到一块,然后所有人开始商讨国家大事,各级官员们向皇上汇报工作或是提出谏言,再由皇帝来决策。

不过,上朝的规矩特别多,有一点令大多数人无法接受,那就是上朝的时间太早了,大概在凌晨的五点至七点之间。这里的五点并不是起床的时间,而是到达朝堂的时间,如果有官员五点才起床,那是绝对来不及的,更何况有些官员的家住得远,就得更早起床了。

起来后,官员们需要整理仪容仪表,顺便再吃点东西填饱肚子,接着再步行、骑马或是坐轿去皇宫。所有人排队在宫外等候,到了宫门开放的时辰,官员们需要按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以及职位高低的顺序陆续进入宫内。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官员们排队陆续进入宫内剧照

上朝的时间大约会持续两小时左右,大臣们先是给皇帝行大礼,再汇报工作。如果有人迟到,或是早退,就会被按目无尊法的僭越之罪严格处理。

唐玄宗时期,但凡有官员没来参加朝会,不论什么原因,都要强制收取一个季度的俸禄。到了唐肃宗时期,如果官员无故旷工满35天,就会被判处一年的监禁。

而在明代,旷工的处罚更加严重,不仅要被扣钱,还要被打板子,如果迟到旷工的次数过多,就要小心屁股了。因此,在古代做官的第一要素就是一定不能赖床。

此外,官员们还得拥有比较强大的耐力,从凌晨两三点起床开始,一直到早上八九点下朝,中间的几个小时不能打喷嚏、打哈欠或者走神,否则就会被监督的御史大夫判定为失仪,还会被扣除部分俸禄当做惩罚。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唐朝官员上朝剧照

二、朝会礼仪的变化

在朝会上,官员面见皇帝时的礼仪也值得探讨,随着朝代的更迭,文武百官在面见皇上时的姿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坐”变成了“站”,后来又渐渐演变成了“跪”,这难道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退步吗?

实则不然,礼仪的变化映射着等级、阶级观念的深化。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关系比较随意,臣子们在朝会上都是席地而坐,将屁股直接坐在弯曲后的后脚跟上。

这个时期的大臣也有向皇帝行跪拜之礼,但只是表达尊敬,并没有表示“高低贵贱”的意思。而且,如果臣子给君主跪拜,那么君主也要向行礼作为答谢,有来有往才是君子之道。

而到了汉朝,君权至上的观念被融入礼教,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时期的臣子需要坐着行跪拜之礼,但君主却不用回礼。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臣子行跪拜之礼剧照

隋唐时期,椅子被传入中原,大臣们开会再也不用席地而坐了,只需要坐在椅子上开会即可,这是官员们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然而到了宋朝,宋太祖认为臣子和皇帝一起坐着实在太过荒唐,实在没有把君权放在眼里。他在一次朝会上,假装看不清两个官员的奏章,让其呈上来后命侍卫将他们的椅子全部偷偷撤下去,两位官员后来发现自己的椅子没了也不敢吭声,渐渐地,所有的官员都不再坐椅子,大家都站着上朝。

宋朝并不流行跪拜之礼,大臣们都是通过长揖到地来表示对君王的尊重。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宋朝的法令得知,下跪在宋朝属于一个殿前失仪的行为。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宋朝时期的官员站着上朝剧照

到了明朝,朝廷才真正开始实施跪拜之礼,官员需要在上朝的时候给皇帝下跪并奏事,从此,下跪再也不是表示尊重,反而充斥着等级、权威、服从与屈辱的意思。

朱元璋的出身不好,但他非但没有体谅文武百官,而是百般羞辱他们,因此下跪成了明朝时期的常态。上早朝时,官员们必须行过跪拜之礼才可以向皇帝汇报工作,在其他场合,等级低的人必须向等级高的人行跪拜之礼。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明朝行跪拜大礼的官员们剧照

到了清朝,更是将跪拜制度发扬光大,跪拜几乎出现在各大场合之中,甚至还牵扯出命案来。清朝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里面的所有大臣都得跪着听训,如果哪位官员被皇帝召见了六七个小时,就得在地上跪六七个小时,且不能起来。

这简直是一种莫大的煎熬,在青砖上跪这么长时间,再强劲的双腿估计都得废掉。据说有位大臣就因为跪得太久,活活跪死了,此人便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乾隆帝还因为他的死难过了许久,但也不曾废除跪拜之礼。

上至位高权重的官员,下至没有任何权利的老百姓,在下跪这方面都是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优待。对于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皇帝兴许还会大发慈悲拿个垫子给他们坐,但其他人真是想都别想。

古代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其中的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图片:清朝所有大臣跪着听训剧照

连朝廷的肱股之臣李鸿章对跪拜都颇有心得,他日日都在学习下跪的礼仪。大学士曹振镛也深知为官之道,曾经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当上大官,他回答:不要想着卖弄什么小聪明,多跪多磕头少说话即可。

有人会好奇,任凭谁都招架不住那么长时间的下跪呀,跪久了膝盖疼怎么办?其实大臣们也不傻,他们会在膝盖外面垫上厚厚的棉花,再用裤子包裹起来,这样一来,长时间下跪的疼痛可以被缓解很多。

在清朝,等级制度深化,君臣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分明,官员越是顺从皇帝,就越会得到皇帝的青睐。这么看来,才华和能力反而不是最要紧的了,向皇帝表示忠心才是最重要的。

可皇帝通过让官员们跪下磕头来消磨他们的棱角,到头来却换来他们的阿谀奉承和低头谄媚,这真的有意义吗?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