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是现在很常用的一种滋补、安神的中成药,其处方来自于名方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助眠的作用,用于心脾两虚证的治疗,表现为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是一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药方。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归脾汤不仅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治疗其他十几种疾病。
归脾汤已有数百年应用历史
归脾汤的前身,是南宋时期名医严用和所创制的济生肾气丸,他把这首处方记载在了他的专著《济生方》中,流传于世。
后来到了明朝时,时任太医院院长的名医薛立斋对严氏济生肾气方的厨房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由此改名为归脾汤,使得原来以健脾补肾为主的处方,调整为了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处方。
归脾汤的组方
处方:党参、白术(炒)、炙黄芪、 炙甘草、茯苓、远志(制)、 酸枣仁(炒)、 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归脾丸的临床应用
1.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有不少患者为过度思虑,耗伤气血,心脾两虚所致。使用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3.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怔忪等症状,从中医辨证角度为气血两虚证者,使用归脾汤治疗,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可获得较好疗效。
4.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有人采用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5例,其中,治愈者20例(症状全部消失),占80%,好转者5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占20%。服药时间最少者12天,最多者31天,平均18.5天。
5.脑外伤综合征
以归脾汤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
6.冠心病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经服药20~30天后,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上瘀点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7.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
8.缺铁性贫血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缺铁性贫血26例,用药30天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3%。
9.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
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血虚”范畴,本病为多种因素导致心脾亏虚,气血生化之源受损所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失养故见乏力;心脉空虚故而心悸;脑失所养则头晕;阴血不足,虚火上炎,可表现为低热;舌淡苔薄白、脉细亦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
治宜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用于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不寐及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之月经不调、崩漏等,具有补益心脾、益气养血之功。。
10.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适合于慢性腹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脾虚气血亏虚较为明显者。
11.顽固性失眠
中医论证将失眠证归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认为该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脏受损,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继而产生心神不安而不寐、入睡困难等不良情况。中医治疗失眠证时强调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归脾汤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宁心安神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注意: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用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是否对症方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