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2020-10-15新闻5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市民选购鲜花。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绿博会展区。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品尝内蒙古味道。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好大一头牛。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葡萄酒展示。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市民在了解乌海葡萄。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各类种子。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向日葵受青睐。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优良饲草国审品种推荐名录。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优良品种展区。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优质玉米。

齐奏“名优特”绿色交响 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绿博会现场。 本报记者 韩雪茹 摄

感受着互联网技术的惬意,品尝着飘香的“内蒙古味道”,感叹着农牧业科技的先进……历经3天的精彩与火爆,满载着收获与希望的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圆满落幕。

这是一次共赢的牵手:优良品种、12盟市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展区和“内蒙古味道走进绿博会”美食品鉴区,为各地展示绿色农畜产业发展成就、增进农商交流、服务农畜产品生产搭建了平台,很多人的朋友圈被绿博会刷屏,众多参观者前来一睹绿博会“芳容”;

这是一次舌尖的盛宴:664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1800多种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和460余个农牧业优良品种,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带着土味儿、飘着美味儿,吸引了大批采购商和消费者;

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线上展馆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博览会融合,“365天永不落幕的博览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展厅里随处可见的直播间成为焦点,通过直播试吃、产品介绍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让特色、精品农畜产品成为“主角”;

……

绿博会,是一次礼赞丰收、致敬农牧民的盛会,也是展示我区“三农三牧”发展新成就的盛会。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于将生态环境优势和绿色农畜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优质优价、推进农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会期间,源味武川、五彩土默特、奈曼甘薯、锡林郭勒奶酪、乌兰察布胡萝卜、天赋河套6个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和呼伦贝尔物产推介活动,让“蒙字号”优质农畜产品精彩亮相,一个个烙有内蒙古印记的优质农畜产品,唱响品牌强农强牧的旋律。

第八届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及内蒙古名优特品牌建设标杆企业的发布活动在展会期间进行。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内蒙古绿色与有机食品协会自2013年以来,连续8年对我区优质农畜产品开展了“名优特”产品评定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产品优质,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优特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区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中富有鲜明特色的名片。截至2019年底,已经有276家企业1152个名优特农畜产品在历届评定中脱颖而出。发布活动中,又有61家企业的143个产品和22家名优特品牌建设标杆企业进入“名优特”家族。

博览会期间,还有区内外10余位种业专家齐聚内蒙古饲草种业与饲草产业发展论坛,围绕我区种业创新发展、资源保护、育种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助力我区种业发展。

人气爆棚,收获满满。2013年至今,绿博会已成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高品质农牧业交流合作和贸易洽谈平台。多年来,绿博会助力提升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培育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让内蒙古农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记者 韩雪茹 实习生 常能嘉)

“敕勒川味道”圈粉无数

□记者 施佳丽

托县的炖鱼、武川的莜面、德顺园的烧卖……在“敕勒川味道”品鉴区,各种地道青城美食齐齐亮相,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品尝。

跟随人流,记者走进“敕勒川味道”非遗传承技艺展示区,只见15岁开始学做烧麦、已经从业50多年的非遗传承人李英一手压着烧麦锤,一手慢慢转着面皮,一张薄厚适中、呈荷叶形状的烧麦皮就擀制完成了。

当问及制作烧麦有何要领时,李英打开了话匣子:“首先,选料得精。肉要选苏尼特羊肉,葱要用毕克齐的鲜葱,做烧卖皮的面粉必须是筋道的河套雪花粉。当然,最考验技术的是擀面皮。好的面皮一定是透而不露、面褶均匀。不信你看我擀的面皮,每张都是36个花边!”

“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我得把这个录下来,回家给老伴儿看看。”特意从乌兰察布市赶过来逛展会的马大爷直呼大开眼界。

在现场,更有数位本土网络红人直播助阵,燕麦炒饭、玫瑰饼、蛤蟆含蛋等特色美食通过网络圈粉无数,“敕勒川味道”风头正劲。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展示“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形象,展会现场除了设置呼和浩特展馆,还专门布置了由呼和浩特市商务局与内蒙古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敕勒川味道”品鉴区,以提升市民现场体验感,延伸展会功能。

百余种葡萄“百香争宠”

□记者 施佳丽

一走进乌海展厅,一阵浓郁的葡萄香味扑面而来,色泽艳丽、珠圆玉润的品相更是令人垂涎欲滴,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询价。

“我们已连续8年参加绿博会,这次带来的葡萄只做品种展示,不打算销售。”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高成文的回答让大家倍感惋惜。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乌海葡萄品种的浓厚兴趣。

阳光玫瑰、蓝宝石、金手指……呼和浩特市民杨女士绕着展台粗略数了一下说:“大概有100多个品种!乌海葡萄名声在外,我以前只知道它味道好,没想到有这么多品种。”

据高成文介绍,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具有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种植优质葡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乌海葡萄”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44亿元。

“云飞葡萄在当地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高品质的阳光玫瑰葡萄,每公斤能卖到200块钱。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品牌化上做文章,打造集种植、葡萄酒酿造、观光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高成文自豪地说。

打造现代种业新高地

□记者 钱其鲁

10月12日,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精心布置的会场里,人头攒动。

在畜禽种业展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负责人刘爱荣为客商介绍着情况:“三河牛经过60多年的选育,更加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而且牛奶的干物质含量更高,逐渐形成了一个耐寒、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也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肉兼用品种。目前,三河牛已经推广到国内绝大部分省份,还出口到了国外。”

“今年8月,西藏引进了100多头三河牛进行饲养实验,如果成功,三河牛的市场将更加广阔。我对咱们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抱有极大信心。”刘爱荣说。

在农作物种业展区的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来自巴彦淖尔市的葵花种植大户姚在与工作人员认真交流着。他感慨道:“往年葵花好卖的时候,种哪个品种都差不多。今年因为疫情,出口受到影响,选用优良种子种出的优质葵花就好卖,好种子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向日葵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而我区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产区和葵花籽原料集散地。作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的向日葵种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畜产品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我区持续加强品种创新研发推广,不断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现代种业新高地。

“扶贫大米”成爆款

□记者 马艳军

时下,绿色已经成为时代流行色。在熙熙攘攘的观展大军中,人们对餐桌上的绿色、安全更为关注。

在兴安盟展区,一条大米展线分外引人注目。据了解,兴安盟大米企业通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形成“企业+农户”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依托已建成的种植、收购、加工、科研、销售完整产业链,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在公司就业,实现务工脱贫;另一种是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民自主经营,所产稻米由公司统一照单全收,足量保价,农民免费参加公司组织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兴安盟大米生产企业所产大米,当地群众习惯称为“扶贫大米”。

在各大市场,广大消费者认为买“扶贫大米”也是为脱贫攻坚做贡献,并为此感到荣幸。每年深秋时节,许多大型社团都要参与购买“扶贫大米”的行动。近期,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就团购了价值300多万元的“扶贫大米”。

“扶贫大米”成了今年绿博会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参观的人们。一位退休职工告诉记者,兴安盟大米闻名全国、味道适口,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购买兴安盟大米,不仅能尝到品质上乘的大米,还等于参与了扶贫行动,深感欣慰。

#扶贫#绿色#农畜产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