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纳装置测量层数

2020-07-16知识7

在地球物理勘探点剖面法中,三极装置,二极装置,偶极装置都是什么意思? 高密度电法勘探应尽力避免地形的起伏,然而事实常难随人意,这时候就得考虑哪种装置受地形的影响最小。在众多装置中,偶极装置受地形影响最为剧烈,它本身的电测曲线就已经复杂,如果加上地形的因素,其电测剖面形态会变得很难辨别。其次是三极装置,该装置遇到山谷或山脊时电测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并且AMN和MNB两个装置的反映程度不均衡,故而判别起来困难较大。相对而言,四级装置受地形的影响较小,电测剖面形态比较好判断。四极装置又有温纳、施伦贝尔1和温施1装置,相比较而言又有优缺点。(1)温纳装置的垂向分辨率相对较高,对地质体垂向分布的反映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对垂向分辨率要求较高的勘探任务可以选用该装置。(2)施伦贝尔1装置对地质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水平分辨率很高,实际工作中对水平分辨率要求较高的勘探任务应选用此装置(3)温施1反演剖面测深分辨率较高,抗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有一定的灵敏度,比较适合于做测深测量资料处理与反演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系统在施工现场采集到大量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并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随机存储器中。将其传入微机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与解释,然后生成供推断解释用的各类图件。图1.4.6为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处理与解释系统框图,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用其中某些过程。图1.4.6 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与解释流程框图1.4.3.1 滤波处理方法三电位电极系中,偶极和微分排列所测视电阻率曲线随着水平极距的加大,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绘成断面图时,除了和地质对象相对应的主异常外,一般还会出现强大的伴随异常。为消除或减弱三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中振荡成分的影响,简化异常形态,可以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并将这种滤波称为扩展偏置滤波。扩展偏置滤波器有4个非零的权系数:0.12,0.38,0.38,0.12。在滤波计算中,无论间隔系数为几的剖面测量结果,都应把滤波系数置于4个活动电极所对应的点上,在电极之间插入和电位相同的零系数。例如,n=2,滤波器长度为7,相应的权系数依次是:0.12,0,0.38,0,0.38,0,0.12。图1.4.7为二维地电模型正演模拟曲线的滤波处理结果。由图可见,未经滤波的剖面曲线随间隔系数的增大,曲线形态复杂;经求知道“温施” 是什么意思、、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之一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式 一、电极检查。将测线上的电极依次两个一组地与M、N测量输入端接通,每步的电极转换规律如下:第一步:M=1#,N=2#第二步:M=2#,高密度电法做等值线断面图的方法 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contour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section)是根据同一剖面上不同测深点和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值所绘的等值线断面图。它是电测深定性解释的重要图件什么是电阻率法?常用的装置有哪些? 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别,研究地下岩、矿石电阻率变化,进行找矿勘探的一组方法。它是用直流电源通过导线经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建立电场,经测量电极(M、N)将该电场引起的电位差△‰引入仪器进行测量。常用的有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方法技术。该方法实际 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根至上百根)置于观测剖面的 各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 集,当把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 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向前大大迈 进了一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主要优点有: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为野外数据的快速采集和自动 或半自动化测量奠定了基础;能自动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从而获得较丰富 的地电断面结构特征和地质信息;野外可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还可自 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以 及解释方便等优点。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矿部系统率先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与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并完善了该方法的理论及有关技术问题,研制成了约3~5种类型的仪器。近年来,先后在重大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 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勘查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土壤电阻率是接地工程的重要参数,我们在设计、计算接地装置时应首先测量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并搞清土壤率在地面水平各方向的变化以及垂直方向的变化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 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如图1.4.1所示。现场测量时,用多心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电极转换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被测电信号由电极经电极转换箱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图1.4.2)。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转换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并可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进入21世纪后,有的高密度电法仪还可以做激化极化测量,这需要我们在测点上同时打入用于供电的铜电极和埋设用于测量的不极化电极(图1.4.3)。至此,高密度电法不仅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还包括高密度激化极化法。图1.4.1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集中式)图1.4.2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分布式)图1.4.3 高密度激化极化法结构示意图(分布式)1.4.2.1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D高密度电法勘探采集技术 5.2.1 3-D滚动采集技术多数3-D电法生产勘探可能涉及的测网覆盖面积至少为16×16,一个16×16的测网将需要256根电极,比许多已有的多通道电法仪提供的电极数都要多,解决这种电极数有限的大测网的一种方法是拓展2-D滚动采集技术为3-D滚动采集技术(Dahlin et al.,1997)。图5.14为一个有50根电极的多通道电法仪勘探的例子,勘探测网为10×10,首先在长测线的x方向上布设10×5的测网(图5.14a);接下来,整个测网移向y方向,其目的是10×5的网格覆盖10×10测网的另一半,10×5的电极网格指向y方向(图5.14b)。出于实际原因,在一些勘探的实地观测数量可能比对角交叉技术少,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仅在x和y方向做观测,而无对角观测,如果勘探是由一套独立电极数有限的系统进行,而又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测网,这种做法就比较适用。在某些情况下,只在一个方向进行观测,3-D数据由一系列平行的2-D测线组成,每条原始的2-D测线数据单独反演,最后得到一系列的2-D交叉剖面,所有观测的视电阻率数据也可以组合成一套3-D数据,然后通过反演程序得到3-D图。虽然预计的3-D模型质量比完全3-D勘探获得的模型差,但是这样存在欠缺的3-D数据可以揭示穿过所有测线下方的主要电阻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置,便于资料对比和室内解释。【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勘探;温纳装置;施伦贝尔1 装置;温施1 装置1 引言在众多的直流电阻率测深方法中,高密度

#等值线#电阻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