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抽水井降深公式 用Theis公式识别含水层参数

2020-07-21知识13

根据Dupuit公式,承压完整井井水水位降深与哪些因素成正比? 根据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抽水井可分为完井整和非完整井两类。2.承压水井和潜水井是根据水井揭露的地下水类型来划分的。3.从井中抽水时,水位降深在井中心处最大,而在引用影响半径处最小。4.对于潜水井,抽出的水量主要等于降落漏斗体积乘以给水度。而对于承压水井,抽出的水量则等于降落漏斗体积乘以弹性贮水系数。5.对承压完整井来说,水位降深s是x,y,t的函数。而对承压不完整井,井流附近的水位降深s是x,y,z,t的函数。6.对潜水井来说,测压管进水口处的水头不等于测压管所在地的潜水位。7.填砾的承压完整抽水井,其井管外面的测压水头要高于井管里面的测压水头。8.有效井的半径是指向井轴到井管外某一点的水平距离。9.地下水向承压水井稳定运动的特点是:流线为指向井轴的径向方向;等水头面为以井为共轴的圆柱面;各断面流量处处相等,并等于井的流量。10.实践证明,随着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增加,水跃值相应增大;而随着抽水井井径的增大,水跃值相应减小。11.由于裘布依公式没有考虑渗出面的存在,所以,仅当r>;10H0/9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的浸润曲线才是准确的。12.影响半径R是指实际可以观测出的圆形降落漏斗半径,而引用影响半径R0是指假设出的圆形降落漏斗半径定降深井流计算 在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如果整个抽水过程中井中水位降深(sw)或水头(hw)保持不变,那么水量会随着抽水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含水层中任一点的水头(H)会随着时间延续而减少。当t→时,Q→0,s(r)→sw。自流水井放水以及矿坑中钻孔放水,基本上都属于这种定降深变流量问题。如图4-9所示。图4-9 承压含水层中定降深抽(放)水试验若其他条件与泰斯公式推导的假设条件相同,该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地下水动力学(一)解析解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求解。1.水头方程地下水动力学式中:sw为抽水井中水位降低;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降深函数,其值列于表4-3中,为无量纲径向距离,λ为无量纲时间。将式(4-18)对r求导并带入达西定律,可得流量方程。2.流量方程地下水动力学式中:G(λ)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流量函数,见表4-4;Q为随时间变化的流量。表4-4 G(λ)数值表(据Jacob和Lohman)(二)流量(Q)及水位降深(s)的变化规律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G(λ)-λ曲线,见图4-10。图4-10 G(λ)-λ曲线1.流量变化规律当t↑,λ↑,G(λ)↓,Q↓。2.水位变化规律A(λ,为的函数,由式(4-18)看出:1)在同一。流量与水位降深关系的经验公式 在自然界中,因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水流状态和井损的影响,实际上流量(Q)与水位降深(s)的关系并非完全像理论公式所显示的那样,为通过原点的直线(承压井流)和抛物线(潜水井流),而常常表现为各种曲线。因此,为了使预报的流量更符合实际,常根据多次降深(或落程)抽水试验得出的 Q-sw关系建立经验公式,进行流量预测。大量抽水资料证明,常见的流量(Q)与水位降深(s)关系呈直线型、抛物线型、幂函数型及对数曲线型等4类,如表3-1所示。表3-1 流量(Q)与水位降深(s)关系曲线类型续表现分别对这些曲线的经验公式、判别方法、系数确定及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1.直线型首先,用图解法判别抽水试验得出的Q-sw关系曲线类型。将不同落程的Qi和swi资料点绘在坐标纸上。若这些点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直线通过坐标原点,可判断为直线型。(1)经验公式地下水动力学(2)待定系数(q)的确定1)当资料不多且点基本落在直线上时,可以直接取直线的斜率确定q值;2)当资料较多且点沿直线两侧分散分布时,可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q值:地下水动力学式中:n为抽水实验的降深次数。3)用途:当q一定时,可以回代式(3-29);若井中设计降深(sw)已知,可以。定降深井流的计算 在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如果在整个抽水期间保持井中水头hw或降深sw不变,那么抽水量Q将随着抽水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除了抽水井本身以外,含水层中任一点的水头H也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当t→时,Q→0,s(r)→sw。一口顶盖密封住的自流井,会保持原来水头。在打开井盖的瞬间,水从井中溢出,水位迅速降低到井口附近。在一定时间内,自流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则逐渐减少。对自流井放水来说,基本上属于这种定降深变流量问题(图4—8)。坑道放水钻孔也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其他条件同推导Theis公式时的假设一样,则该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图4—8 承压含水层中定降深抽(放)水试验这个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其解为: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式中,sw为井中降深;A(λ,为以λ和为变量的函数,称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降深函数,其值列于表4—3中;为无量纲径向距离;为无量纲时间。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续表将(4—27)式对r求导数并代入Darcy定律,得: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式中,Q为随时间变化的流量;G(λ)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流量函数(表4—4)。表4—4。抽水试验中为什么需要三次水位降深 对稳定流抽水试验而言:1、通过三次降深抽水可获取流量和降深的关系曲线(Q-S曲线),根据曲线可计算不同降深对应的流量或求取不同流量对应的降深;2、可根据Q-S曲线类型判断含水层的某些水文地质特征3、可计算井损大小对非稳定流试验而言,理论上是不需要三次降深的,但事实上在不同流量下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是不同的,也可以参考.

#抽水试验#动力学#水头#直线方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