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答题 康德的先验哲学 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

2020-10-10知识10

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把世界分成可知的和不可知的两部分。此岸—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指不可认识的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其根源于,“自在之物”与“现象”即“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一句话,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康德可以说是一个可知的不可知论者,或者说,是一个不可知的可知论者。其原因在于,康德既肯定了数学、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必然真理性,但是又在现象世界之外设立了一个永不可能被认识的自在世界—“物自体”。现象世界是物自体在人类理性中所呈现出的样子,但是由于人类心灵先天框架和范式的影响,认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而且永远无法校准。康德的哲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大致分别对应于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而他的判断力批判,除了美学专业,一般的哲学专业对其触及较少。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越经常越。

哲学方面一些试题,1.以下为关于哲学方面的材料材料1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材料2康德认为,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他引起人的感觉,但“自在之物”只能提供认识的材料,认识的结果是由主体所具有的先进认识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的.因此,人们所认识的只是“自在之物”作用与感官所形成的

如何理解康德的“游戏说”? 参考答案:康德的“游戏说”是指文艺创作有着与儿童游戏相同的特点,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自由活动。康德认为,只有这样一种游戏性,才能使艺术家体验到美,才能创作出。

康德的历史哲学观点主要有哪些 第一,先验论2113.第二,二律背反,确定知识界限,影响很5261大.第三,不可知4102论(不完全可知),第二条的1653推论.第四,道德先验论(绝对主义),道德取决于其动机,而且有人类普遍认同的道德(即先验的道德)第五,观念论.包含在第一条里面,和柏拉图理念论相对.

康德主张的是什么?主要思想 康德主张2113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5261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4102畴我们就1653无法理解世界。主要思想: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叔本华的主要思想: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扩展资料:叔本华对康德的评判:叔本华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参考资料。

通俗的简述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尼采的哲学思想 康德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尼采-提倡超人哲学=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康德注重理性,黑格尔注重绝对理念叔本华和尼采都是唯意志论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很不喜欢黑格尔,认为他是诡辩尼采哲学思想是权力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实际是同一个东西,即求生存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不过二者也有差别。在叔本华那里,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标仅仅在于求生存,尼采则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说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决不会满足于这种要求,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须追求力量的强大,竭力占据优势。难道没有强大的力量,不占据优势,能够统治、征服、战胜他物而生存下来吗?当尼采把生存意志本来就包含着的意义揭示出来,并加以强调时,他就把生存意志叫做“权力意志””(又译“强力意志”)了。当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强大(权力扩张)、追求优势说成生命意志的本质特征,并肯定、倡扬生物的这种特征,在这样的权力意志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

简述康德文学艺术理论 康德美学就是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思想体系丰富深刻而又包含着矛盾,留给后人无数问题,提供无数启示.其中存在着许多可能成长为美学大树的种子,这些种子或产生新的美学思想体系,以拓展为具体理论观点,或直接地对当时时代的影响,或间接地对20世纪美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康德二元论先验唯心主义美学引发对美的本质的形而上学追问.前两大批判,论述自然界的必然和精神界的自由两大领域的先验原理。《判断力批判》则提出美是符合自然必然还符合人的自由的形式。他明确地说,美是道德(自由)的象征。康德把自然看作现象,把自由看作本体。这样看来,美虽然以现象界的形式出现,但实质却在于本体(自由)。康德认为,本体是不能认识的,因而美的本质是不能说明的。其次,开创文艺与美学中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研究道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首次打破形而上学的理论框架,确立了采用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文艺,将文艺现象作为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研究.这样一种较为辩证的研究方法,为整个西方特别是德国近现代义艺理论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方法上有新的突破,较为深刻准确地揭示了文艺审美活动中感性。

#康德#哲学家#不可知论#美学#判断力批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