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何说三晋一体则兴,三晋交恶则衰?韩赵魏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关键

2020-07-20新闻49

文|飞鱼说史

天命叔虞,卒封於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文侯虽嗣,曲沃日彊,未知本末,祚倾桓庄,献公昏惑,太子罹殃,重耳制霸,朝周河阳,灵既丧德,厉亦无防,四卿侵侮,晋祚遽亡。——《史记索隐》

说起春秋的历史,就无法绕过晋国,因为它是春秋四强国之一。

晋国是在晋献公时期崛起,《韩非子》中记载: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而在晋文公时代,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从而成为了中原大地上无可争议的霸主,晋文公亦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国国君

后来晋国在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的治理下,继续强大,达到了最为巅峰的时期,军车万乘,独霸中原。

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诸侯国,最后却落得被自己国内三个卿大夫家族韩赵魏瓜分,着实让人可惜又可叹。

三家分晋而韩赵魏始成诸侯,按理来说,晋国三分韩赵魏该各自衰弱,但却并非如此,因为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第一位霸主。

战国战争

然而,魏国却没能笑到最后,不过魏国的崛起和衰弱除了内部因素外,和韩、赵的关系亦不可分割,正所谓:三晋一体则兴,三晋交恶则衰。

本篇飞鱼就来聊聊韩赵魏是如何从三晋一体到相互交恶的,进而聊聊这三家是否完美地诠释了利益高于一切?

魏文侯的和赵联韩。

三家分晋后,魏国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积极在国内变法,并未对外开战,也正是因为魏国前期的闷头发展,逐渐成为了韩、赵两国的老大哥。

既然三晋强弱出现了分化,自然有人心里开始打起了馊主意,首先跳出来的是赵献侯,他找到魏文侯阐述了想要联合魏国把韩国给灭了的想法,谁知,韩武子也找到了魏文侯,阐述了想要灭赵的想法。

三家分晋

对于韩、赵之间的小算盘,魏文侯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和拒绝,因为在魏文侯看来,三晋继续内斗,迟早会让其余诸侯国给捡了便宜。

于是乎,魏文侯提出了和平共处,联合发展的战略,韩、赵两国都表示同意,但是三家却没有商讨出一个对外的方针和如何解决分利的问题,只能作罢,不过魏文侯提出和平共处,三家却做到了,放弃内斗,走向了各自发展的道路,这亦是魏国能够称霸的外因所在。

韩赵魏时而联合时而攻伐。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魏国开始了疯狂地对外扩张,而魏文侯继位初期,十分重视和韩赵的关系,三晋也组成了魏武侯时期的第一次对外扩张的战略同盟。

而最终的结果,也是成绩斐然,三晋联军的矛头对准的是楚国,而这次战争就是大败楚军于大梁,并且三晋占领了此地,楚悼王面对三晋联军的勇猛,提出和解被拒,后来又联合秦国,才挽救了这次危机。

战国时期的君主

魏武侯初尝胜利的果实,愈发骄纵,而这时候的赵国朝堂却出现了变故,那就是赵武公的儿子赵朝不服赵敬侯,而投奔了魏国,魏武侯想着扶立赵朝而操纵赵国,于是支持赵朝攻打邯郸,赵、魏关系就此破裂。

后来三晋之间的战事逐渐升级,齐国、楚国等纷纷插手其中,魏武侯感觉多线作战十分吃力,于是就主动缓和了与韩赵的关系,韩赵也想着借助魏国的强大,从而分一杯羹,于是三晋又重新走上了联合。

韩赵魏彻底交恶。

如果按照这种势头一直发展下去,三晋依然是战国中举足轻重的大鳄,但偏偏韩赵魏走向联合之后没多久,魏武侯就去世了,这时候魏国朝堂出现了魏缓与魏罃争夺君位的内乱。

韩、赵两国看到这种情形,觉得这是削弱魏国的好机会,于是这两家开了一个处置魏国的研讨会,赵国想要杀了魏罃而扶立魏缓,逼迫魏国割让大片土地,但是韩国却不愿意,因为他想着再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自己就不是最小的诸侯了。

韩赵魏相互攻伐

就这样,韩赵两国就在这件事上谈崩了,于是纷纷撤兵,不在理会魏国二公子争夺君位的事情,而魏罃在这场争夺中,成功继位,后世称之为“魏惠王”。

不过也正是因为韩赵掺和了魏国这次内部争夺,让继位后的魏惠王对这两国大为怨恨,后来魏国大举进攻赵国,被齐国打了一个“围魏救赵”,再后来魏国大举进攻韩国,又被齐国打了一个“围魏救韩”,这两次战争之后,魏国丧失霸主地位,而韩、赵两国也被不同程度的削弱,三晋也最终沦为了东西大国相互博弈的棋子。

飞鱼说:

从三晋一体到相互交恶,韩赵魏完美地诠释了利益高于一切?从三家分晋之初,韩赵魏就相互存有芥蒂,总想着联合一方灭掉另外一方,从而使自己得利,但由于魏文侯的战略眼光,三晋才避免了继续的内斗,从而开始注重各自发展国力。

但随着对外的斗争,土地和人口的诱惑,使得韩赵魏三家渐渐抛弃了这种共识,开始了极为频繁的内部争斗,而最终的结果是三晋皆衰,最终成就了西部的秦国。

韩赵魏相互攻伐

可以说三晋这种关系的演变,皆是“利”引起的,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韩赵魏则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那么你可能又要问了,为何三晋一体则兴,三晋交恶则衰呢,这是因为韩赵魏所处的地理位置,晋地地处中原腹地,又披山戴河,比较封闭,如果内斗,这个封闭的环境就是三晋的坟墓,而最终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先秦时代#韩赵魏#三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