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今天降雨量破纪录,历史第一
合肥气象台发布消息,今日(18日)降雨量位列历史第一,突破历史极值!
2020年7月17日20时至18日14时,合肥市区累计降雨量最大地点位于政务区,降雨量239.5毫米,位列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雨量排名第一位!(超过曾经历史排名第一位:1984年6月13日238毫米)。
针对当前严峻的灾害形势,省水利厅决定自7月18日15时起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级应急响应。
7月17日-18日,我省大别山区、江淮东部部分地区再降暴雨、大暴雨。
7月18日12时,包括长江、淮河干流全省有35条河湖超警戒水位,其中滁河、水阳江、南漪湖、白荡湖、枫沙湖、菜子湖、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西河、永安河超保证水位。淮河王家坝水位27.92米、超警戒0.42米;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1.31~1.9米。大型7座、中型36座、小型418座水库超汛限。
水文部门根据实时降雨预报,淮河王家坝站将达28.5米、超警戒1米,润河集站达26.8米、超警戒1.3米;滁河襄河口闸将达14.0米、超保证0.5米;巢湖将达12.7米,超保证0.2米。未来三日我省仍有强降雨。
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迅速进入最高紧急状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动员、全力以赴,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雨水情监测预警、强化水利工程调度、强化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加强长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和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巡查防守,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及时转移危险区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长江淮河等主要干支流重要堤防、城市圈堤、万亩以上重点圩口、各类水库等重要工程防洪安全。
二、合肥五里墩堵点谋划继续治理
近期,建设部门将重点围绕五里墩立交与合作化路高架下桥口交通情况展开谋划,进行堵点治理,进一步化解"五里飞虹"区域拥堵现状。
作为城市拥堵的痛点之一,五里墩立交北上桥口今年5月正式动工。该堵点工程正在推进,将通过自北向南,利用桥下净空增设地面系统与长江西路平交,向南与合作化路地面衔接等方式,缓解西一环路段及五里墩北上桥口的主、辅交织现象,加快缓解五里墩立交桥东西和南北向拥堵问题。
下半年,建设部门将重点围绕五里墩立交与合作化路高架下桥口交通情况展开谋划,进行区域性拥堵治理。目前,该项目就快要进入设计招标阶段,等建设实施后,将进一步化解五里墩片区拥堵现状,为市民提供更加通畅的出行环境。
另外,据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消息,一批新的交通拥堵治理改造工程即将启动设计招标,力求为市民提供更加通畅的出行环境。
合肥新一批交通拥堵治理改造工程设计工作即将启动,其中除了五里墩立交与合作化路高架下桥口外,还包括长江西路与西二环交口、金寨路与屯溪路交口、黄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口、潜山路与祁门路交口、潜山路与南二环交口等多个市民关注的拥堵点。
三、合肥地下管廊试点斩获头筹
近日,据市城乡建设局消息,国家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公布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绩效终期评价,合肥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中斩获头筹,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
合肥率先采取"道路+管廊"合并打包招标模式,将管廊项目与周边道路工程同期实施,有效解决不同施工技术、方法的对接难题,也避免了施工责任的互相推诿。
同时,该管廊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意味着管廊所覆盖的路网百年内不用"拉链开膛"。
通过优化建设资金使用,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间,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增强城市安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据统计,仅肥西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释放土地就达400多亩,节省资金成本1.5亿元。
在前期考核中,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绩效评价专家组为"合肥模式"点赞,"真正实现了少投入、低风险、高效率,此模式可总结、可借鉴、可推广。"
四、电信大数据产业园工程完成招标
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工程系列项目完成招标。
作为备受关注的信息通信领域"新基建"项目之一,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标志着今年以来安徽省"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承接安徽"数字江淮"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南岗科技园,占地约51.4亩,总建筑面积约50000㎡。
该项目属于"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工程,是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也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