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西上饶赣剧团回龙阁 介绍宜黄戏

2020-10-04知识8

介绍宜黄戏 宜黄戏简介宜黄戏宜黄戏是江西省地方的戏曲剧种之一,旧称宜黄班,发源于宜黄地区。宜黄戏的主要声腔是产生于当地的\"宜黄腔\",俗称二犯或二凡,相当于京剧的二簧,后来逐渐吸收了西皮调、浙调、南北词等腔调,变成以皮黄戏为主的剧种。宜黄戏的主要流行地区为江西省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福建闽西一带。民国期间,宜黄县已无专业的班社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黄县为恢复这个古老剧种,于1956年定名为宜黄戏。历史沿革早在明代中叶,宜黄县就是江西省地方戏曲的活动中心。根据明代临川人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所载,当时流行于宜黄的戏曲是唱弋阳腔的。自从嘉靖以后,此地的\"弋阳之调绝\",相继兴起的便是徽州、青阳两腔的流行。不久,在浙江任布政司左参政的宜黄人谭纶,从浙江引进了海盐腔,继弋阳、青阳等腔之后而占据了江西剧坛,曾经盛极一时。由于这支海盐腔逐渐渗合了弋阳旧调和宜黄方言,产生一些新的特点,故而被人称为\"宜黄腔。清顺治年间(1644-1661),熊文举在南昌看了宜黄班演的《紫钗记》后,写下\"知是清源留曲祖,汤词端合唱宜黄\"诗句,表明汤显祖此剧曾以宜黄腔演唱。但这种宜黄腔,乃是海盐腔的一种。

江西上饶赣剧团回龙阁 介绍宜黄戏

#宜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