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里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2020-10-02知识12

“ 泛爱众,而亲仁”的出处是什么? “泛爱众,而亲仁”的出处是什么?出自《论语?学 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里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弟子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这六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规是圣人的训导,是孔老夫子的训导.“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源自《论语》,而《论语》是孔老夫子的言行记录,记载着这位至圣先师每天的生活行持.因此《弟子规》不是普通的文章,它是圣贤的教诲,是圣人的训导.首孝悌,次谨信,“首”是首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悌.孝是指孝道,狭义的讲就是对父母能够尽自己的爱心、关心,广而言之就是将对父母的小心展开,对老师、对兄弟姐妹,所有的亲人也是这样一体的爱心.悌,就是指恭敬,对待别人必须要用恭敬的心,对待自己必须要谦卑.悌也是孝,它是把孝的这种心表现出来,因为恭敬也是从对父母开始的,然后扩展到对一切长辈,对老师,对年长、德高、声望高的人,凡是比我们有长处的人都要恭敬.并且这种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刻意的恭敬就不是悌了.次谨信,“次”是其次,所谓“谨”是对生活的态度,恭谨、谨慎.做人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凡是犯错误都是不谨慎.对自己多年养成的毛病习气也要东得常常留意才能真正改正过来,这就是“谨”.“信”是做人要诚信,讲信用,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泛爱众,而亲仁,“泛”是广泛的意思;“爱”,是仁爱;“众”是社会大众.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称之为博爱.“亲仁”是指亲近有仁德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里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先后次序不能够颠倒,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就会舍本逐末,就会本末倒置!因此,道德教化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德有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道德是成才的根本!只有把人做好做到位,才能把学问事业做到家,这是自古以来成就事业的真理。在孔子看来,人的品格是第一重要的,文化水准则是其次的。如果人品高尚,再去学习文化,那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如果人品低下,那么文化越高,造成的危害恐怕反而越大。现代人注重文化教育,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注重文化而缺乏道德教化,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很容易成为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孔子说有余力才学文,就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品德的教育。首先君子应该把仁爱做好,在道德上能够符合礼仪,做事情是正确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基础的行为准则,那还有精力的话可以去学习文章,读书学习。扩展到我们现代人的应用,应该是我们需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紧急的事情给做好,然后再去在理论上提升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如果你行为并没有开始或者行为并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果,反而去追求理论上的成功,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做法。这里关于礼仪和学习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里的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此句话出自《论语》,大概意思是说,孔子说: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处事谨慎,诚实守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学习文化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把做人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置,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二的位置,因为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做人。从“入则孝,出则悌”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从家庭内部伦理关系开始到外面普通社会关系的延伸。这一延伸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孝悌”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良好道德品质,经历从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的道德情感,到家庭之外和所有人的关系,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超越过程。通俗地说,孔子这几句话是告诉我们,做人的本分首先就是从小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等我们长大后,面对家庭以外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就要学会在人群中做到“谨而信,泛爱众”,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在有了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修养后,我们就需要继续有所提高,那就必须读书学习,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做人之思想之根本。

#儒家#国学#孔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