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德育原理……心得 00472德育原理章节重点

2020-10-02知识6

德育原理……心得 主题性原则。学生是德育的主体2、主导性原则。教师是德育的主导3、教育性原则。一些以对学生有积极性的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原理……心得 00472德育原理章节重点

德育原理作业 《德育原理》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A)A.苏霍姆林斯基 B.蒙台梭利C.赞可夫 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D)A.杜德海姆 B.杜威C.班杜拉 D.柯尔伯格3.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B)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 D.宗教品质4.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B)A.情境性 B.协调性C.动荡性 D.成熟性5.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D)A.养教结合 B.广泛性C.隐形性 D.有组织性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B)A.促进社会的发展 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7.德育的本质特征是(D)。A.进行政治教育 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8.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

德育原理……心得 00472德育原理章节重点

德育原理的作者简介 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会理事。

德育原理……心得 00472德育原理章节重点

怎样理解“灌输与德育”?希望有德育专业的高人解答一下,(德育原理) 灌输与德育并不矛盾。1、从德育养成方式看,德育目标达成必须有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灌输的方式来进行,如孩子的思想、品质、情感等不能等孩子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模式时,你再想改变他是非常困难的。2、从学校德育特色形成上,对老师、班主任、学生来说,学校的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宗旨、德育要求是领导长期灌输和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实现的。3、从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每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不一定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如现在颁布的新交规规定,驾驶员认为太严厉了,但是从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维护行人的合法权益来说,严厉的交规才有保障。因此,国家核心媒体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就是对公民的灌输。4、灌输与德育虽然不矛盾,但是也不能用灌输代替德育。毕竟灌输的方式是死板的、教条的,对受教育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被动的。所以要想有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必须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结合进行。

《德育原理》作业 搜狗旗下的互动问答社区,用户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搜索其他用户沉淀的精彩内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热烈的互助气氛,浏览到最精彩的问答内容。

北京师大《德育原理》德育方法 檀传宝著《德育原理》德育方法有哪些?你看看原著不就知道了

德育原理的笔记!急急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心小学 周颖爱是教育的灵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予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通过以下的教育案例,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今年担任一年(3)班的班主任。由于我初任孩子们的班主任,因此刚开学那天他们对我感到又好奇又陌生。可随着接触的渐渐增多,大部分孩子都把我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了,下课的时候总喜欢围在我身边和我聊天。每当孩子们围着我聊天的时候,我总是看到嘉伦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课室的一角,低垂着脑袋,一副忧郁的样子。是什么原因让嘉伦感到这么不开心呢?我尝试着走进嘉伦的世界。有一天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嘉伦趴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同学跳绳。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嘉伦,你喜欢跳绳吗?他望着我点了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的无奈。“老师也很喜欢跳绳,你和老师一起玩,好吗?听了我的话,他有点受宠若惊地点了点头。跳着绳的嘉伦终于露出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他也渐渐地把我当作了他的朋友。有一次下课,嘉伦竟然主动和我聊天。他对我说:“老师,我有点不开心。“你有什么不开心呢,老师就是你的朋友。

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 德育原理 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的技巧:道德需要的激发要在道德教育活动中进行。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经常开展道德对话活动,经常开展道德问题的争论、讨论活动,这是培养学生道德需要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道德知识做到反复再认识,它使学生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各种对立观点,而是亲自投身于这场思想斗争。斗争吸引了他的理智和感情,使他不能无动于衷。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才能认识道德的真正含义。所以,道德教育引导人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同时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和诱因来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内驱力是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定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道德教育要有成效,也要借助于这种内驱力,教育者通过对道德事实的叙述和道德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产生内部需要的道德内驱力,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外部的灌输,而是学生进行自觉道德修养的行为。诱因是指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凡是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正诱因,而使个体因逃避或回避它而满足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