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信号途径和细胞内信号途径有什么区别 生物体对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信号变化有极高的反应性。如细菌趋向营养物的运动,视觉细胞对光的感觉,饥饿时激素信号使燃料分子(feul molecules)如糖、脂肪、蛋白质等释放内部能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都是通过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的介导实现的。该系统由受体、酶、通道和调节蛋白等构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细胞能感受、放大和整合各种外界信号。目录一、细胞外信号分子的识别在多细胞高等生物体内,细胞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信号分子实现的,信号分子包括蛋白质、肽、氨基酸、核苷酸、类固醇、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溶于水的气体分子,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这些信号分子大多数由信号细胞(signaling cells)分泌产生,有些是通过扩散透过细胞膜释放,有些则是和细胞膜紧密结合,需要通过细胞接触才能影响到和信号细胞相接触的其他细胞。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都是通过一类特异的蛋白质—受体实现的,受体能特异地识别信号分子。靶细胞上的受体大多数是跨膜蛋白质(transmembrane proteins),当受体蛋白和细胞外信号分子(也称配体ligand)结合后就被激活,从而启动靶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级联反应。
g-蛋白偶联型受体有哪些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目前为止,研究显示G蛋白偶联受体只见于真核生物之中,而且参与了很多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在这些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能结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引起细胞状态的改变。已知的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的配体包括气味,费洛蒙,激素,神经递质,趋化因子等等。这些受体可以是小分子的糖类,脂质,多肽,也可以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一些特殊的G蛋白偶联受体也可以被非化学性的刺激源激活,例如在感光细胞中的视紫红质可以被光所激活。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疾病为数众多,并且大约40%的现代药物都以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靶点。G蛋白耦联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有多种。与配体结合的G蛋白耦联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从而表现出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特性,通过以三磷酸鸟苷(GTP)交换G蛋白上本来结合着的二磷酸鸟苷(GDP)使G蛋白的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这一过程使得G蛋白(特别地,指其与GTP结合着的α亚基)变为激活状态。
内容:
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偶联受体的区别 细胞表面受体分三大家族:(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2)G蛋白偶联受体;(3)酶连受体.(2)(3)存在于不同组织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是7跨膜受体,受体激活后,需要GTP结合蛋白激活下游的酶,如AC,借助第二信使分子(如cAMP,cGMP,DAG)发挥作用.酶连受体也是跨膜蛋白,与GPCR的一大不同是其需要2个受体激酶二聚体化,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自身活化,然后再向细胞内传递信号.RTK介导的信号通路还需要Ras蛋白.大致就这样.要系统整理,需详细研究.GPCR和酶连受体信号途径都是相当大的家族,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