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酸染色法教学视频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2020-09-27知识6

结核分枝杆菌提取过程操作步骤? 标本2113 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可取痰、5261支气管灌洗液、尿、粪、脑脊液4102或1653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应部位分泌液或组织细胞。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阳性菌即可初步诊断。抗酸染色一般用ziehl-neelsen法。为加强染色,可用ik(intensified kinyoun)法染色。将石炭酸复红染色过夜,用0.5%盐酸乙醇脱色30s,则包括大多结核分枝杆菌l型也可着色。为提高镜检敏感性,也可用金胺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结核分枝杆菌呈显金黄色荧光。浓缩集菌 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培养与动物试验也必须经集菌过程以除去杂菌。脑脊液和胸、腹水无杂菌,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naoh(痰和碱的比例为1:4,尿、支气管灌洗液和碱的比例为1:1)处理15min,时间过长易使结核分枝杆菌l型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死亡。尿标本先加5%鞣酸、5%乙酸各0.5ml于锥形量筒内静置,取沉淀物处理。处理后的材料再离心沉淀。取沉淀物作涂片染色镜检。若需进一步作培养或动物接种,应先用酸中和后再离心沉淀。分离培养 将经中和集菌材料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器皿口加橡皮塞于37℃培养,每周观察1次。结核分枝。

抗酸染色法教学视频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抗酸染色2113的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5261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4102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1653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抗酸染色一般步骤(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盒会有不同,可见说明书)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经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抗酸染色法教学视频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什么是柱状黄杆菌?它有哪些危害? 柱状黄杆菌,病原英文名<;i>;Flavobacteriumcloumnare,病原拉文名<;i>;Flavobacteriumcloumnare。黄杆菌科,以前称为柱状屈桡杆菌(<;i>;Flexibactercalumnsris),属纤维粘菌科。

抗酸染色法教学视频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脱色时间的掌2113握,是革兰染色成5261败的关键。革兰氏染色四大基本步骤:结4102晶紫初染、1653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其中乙醇脱色是关键。因为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假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假阳性。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用龙胆紫染色,加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蕃红复染。拓展资料:革兰染色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如果将细菌做革兰染色,凡是染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克。

发高烧为什么不能做结核菌素实验 在发烧的时候,身体反应能力特别好,稍微受到刺激,有可能会出现某些阳性反应,而且外周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在这种状况的时候,如果做结核菌素实验的话,有可能会影响检查。

TTC染色法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

抗酸染色法的介绍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

观察结核杆菌的形态需要用哪种染色 正确答案:C 解析:抗酸染色法是用于区分混合标本中分枝杆菌属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的鉴别染色方法。

#健康#肺结核#分枝杆菌#ttc染色#养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