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赵小菊 毛鑫鑫 方垒 付玉婷 王亚楠 陈晓婉
□资料:赵小菊 王亚楠 制图:马立莹
低位走强、回升加快、好于预期!二季度当季生产总值增长4.6%!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经济运行短期冲击较大的整体环境下,我省交出的这张“半年考”成绩单,实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面对疫情冲击,上半年全省经济负重前行,国民经济在短暂波动后重回正常轨道,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积极变化逐步累积,保的成效持续显现,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态势逐步增强。
快速复苏
“六稳”“六保”显成效
基于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于成河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以复工复产为先导、供给面修复为驱动的经济复苏基本形成。
“这与我省产业基础比较稳固、产业结构比较完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以及近年来我省在产业链打造上下的功夫密切相关。”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德禄表示。
正如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所言,我省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较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优势在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显现,重要指标的加快回升向好反映出我省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力做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首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建立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六稳”“六保”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集中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动经济快速回稳。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6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服务业行业向好面超过85%,有16个行业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个由负转正;月度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6月当月增长4.5%,投资形势整体向好;消费品市场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外经外贸总体稳定,上半年进出口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从主要民生指标看,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51.8万人,基本符合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
更为关键的是,稳定了信心、稳住了预期。“从我们前期对企业进行的相关调研来看,虽然不少企业今年遭受了冲击,但对自身发展和全省宏观经济形势都充满信心。”周德禄表示,这种信心来源于我省推动复工复产行动早、措施实,减税降费、减免租金、延期缴纳税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红利加速释放,帮扶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目前,我省重点行业多数已经走出困难时期,达到或超过上年同期水平。”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介绍。
亮点彰显
精准施策促发展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客车市场面临巨大下行压力,而位于聊城市的中通客车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对外贸易逆势飘红。“我们将营销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攻关重点客户,在沙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抢下大批新订单。”中通客车董事长孙庆民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客车2158台,收入达8.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4%、76%。
疫情大考下,众多企业像中通客车一样奋力应对挑战,“危”中寻“机”创新局。
这也得益于我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系列举措。今年以来,我省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力抓供需精准对接,确保产业链稳定畅通。目前,我省进口配套较多的企业如海尔集团、浪潮集团、歌尔股份等,进口渠道畅通、库存充足、生产供应稳定。汽车、工程机械、海洋工程装备等配套链较长的行业,省内供应充足,省外供应稳定。全省工业经济扛住了疫情压力,迅速恢复活力,同时也为下半年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
另一抹亮色显现在投资领域。今年以来,我省强投资、稳预期、促增长成效明显,投资形势整体向好,月度投资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上半年投资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5.4个百分点。
陆万明介绍,从投资结构看,我省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9%,比一季度提升14.9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速、占比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1.8和3.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回暖明显,上半年投资项目达9393个,同比增加10.7%;民间投资复苏步伐加快,降幅逐月收窄,亿元以上的民间投资项目增长41.5%。
我省紧紧牵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集中要素资源,调度推进12121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604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上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4618个,已开工4623个,开工率100.1%。谋划实施两批769个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已开工374个,完成总投资733亿元。6条高铁、23条高速、29个能源在建续建项目进展顺利,京雄商高铁山东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新开工龙口南山LNG接收站等13个项目……
“我省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焦点问题精准施策,举措扎实,强化了要素保障,打通了堵点、痛点,真正把力气用在了关键处,措施落到了点子上。”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融资政策研究所所长迟泓说。
改革攻坚
奋进态势正增强
尽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山东经济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正在集聚。“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于成河表示。
上半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1110万户,新登记企业38.9万户,同比增长14.5%。其中,最能体现市场活力的私营企业数量增长超过20%,这正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的表现。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改革释放出的原动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认为,正是因为发展环境尤其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使得企业运行成本大幅降低,才释放出了更多的市场活力,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也随之大幅增加,这将成为我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潜力所在。
我省将今年定位为“重点工作攻坚年”,全面发起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其中,仅流程再造就推出《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实施方案》等12个方案。目前,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体系已初步建立,省级1209项事项全程网办,1797项“最多跑一次”,制定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19个方面配套措施,率先实现了企业开办“三项免费”。顶格减免小微企业“六税两费”,降低社保费率等,今年1-5月为企业减负约597亿元。
在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的同时,我省的创新驱动也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我省连续发布多个重磅文件,加快科技攻关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93%,较2019年提高2.79个百分点。
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围绕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目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还将建立省市县联动服务机制,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
如今的山东,改革攻坚的步伐正不断加快。陆万明表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的有效激活、加速释放,为我省供需两端快速恢复、产业行业迈向中高端、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也为我们从容应对复杂环境、更好应对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力冲刺三季度,全面决战四季度,我省正努力向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进!
落后动能出清、传统动能提升、新动能培育……上半年山东经济均有亮眼表现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汇聚高质量发展大势
今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直面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山东坚定信心、增强底气,动能转换成色足——经济“半年报”显示,落后动能出清、传统动能提升、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山东均有亮眼表现,承载变数、应对冲击能力持续增强。
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巩固“稳”的基础,增强“进”的态势,山东正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开创动能转换新征程。
深耕优势产业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带热了一个新名词——“链长制”:包括“十强”优势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链,将全面实行“链长制”,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优势实现各地区、部门对产业链的合作共治。
新旧动能转换在于塑造山东产业支撑新优势,两年来,山东聚力“十强”产业逐一制订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以断臂之勇出清提升旧动能,以接骨之能培引激活新动能。今年上半年,仅化工行业,列入关闭退出名单的1340家生产企业和171家危化品仓储企业已全部实现停产停运,高端化工“四个一批”入库项目达到340个。
更关键的,着眼疫情带来的新形势,山东将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与产业固本强基统筹考虑,在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上精准发力。“截至7月上旬,现代优势产业链调研已梳理重点产业链105条,涉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信息等‘十强’产业及电子、机械、医药等传统产业。”省工信厅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处长王楗夫透露。通过专题调研,山东还梳理出“基础薄弱产品链”230余条,初步摸清“卡脖子”难题,为后续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精准靶标。
走进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16家核心供应商正与山东重工一道,为在10月投产的首批项目开足马力。发布会信息显示,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是上半年推动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持下,一系列有“链主”地位的领航企业投资建设的大项目正对完善产业集群发挥着牵引作用。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刘德军建议,除让已有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地各部门还需瞄准龙头、链主进一步提升“双招双引”力度和效率。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减税降费、优化融资等政策效果显现,企业信心得到有效恢复,通过投资明显体现出来: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9%,连续两个月扭转2019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在传统的纺织行业,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探索形成的梯次智能化技改模式,正带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以较少投资进入“芯片”时代。目前,这种分行业分领域进行的技改供需对接在山东已形成常态,共举办线上线下对接活动超过30场、12万人次。
创新驱动发展
化转型压力为发展动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上半年,山东持续加码创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5%,比一季度提高5.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速、占比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1.8和3.9个百分点,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山东的创新版图中,龙头骨干企业构筑了扎实的基本盘。“在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可靠性上,潍柴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在山东大规模燃料电池整车的示范推广,在应用上也走在了全球前列。”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陈文淼表示。3月31日,潍柴20000台产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6月1日,潍坊1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放运营。
今年,特斯拉效应席卷全球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山东选择的切口是氢能,加快构建广阔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催化新的产业爆点。6月底,《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出台,山东氢能产业迈入全面发力阶段。
疫情催生了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新基建加速落地。在工信部发布的10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入选,目前全省“上云用云”企业已超过14万家。“浪潮是一个智能制造业的企业,同时更是一个赋能的企业。”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表示,浪潮将继续投身新基建,大力发展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持续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据悉,以工业互联网和政务云为核心的浪潮云估值已突破115亿元,成为山东省首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正推动科创板上市。
企业、人才尽显身手,政府部门搭台、服务。省级财政每年设立不少于120亿元的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今年以来,陆续推出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改革举措。上半年,围绕优势领域,山东再启动建设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15家,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2家。
“1-5月份,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65.65亿元,同比增长143.16%;截至目前,全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907家,是2019年全年入库总量的1.25倍。”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正逐步回暖。
坚持三核引领
隆起动能转换制高点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济青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持续提升。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布局。两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树立标杆。
7月6日上午,随着济青烟(莱西)国际招商产业园开工,青岛的“汽车梦”——“打造全球最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莱西国际招商产业园的背后,一张蓝图正在铺开:3月底,山东出台《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济南、青岛、烟台三市将在5年内推出104.3平方公里的优质产业净地,建设国际招商产业园。用5年时间,9大集聚区落地超过200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集群总规模接近10000亿元。
“城市只有有了一定的体量以后,才能有效聚集优势资源。中心城市集聚资源后,再通过要素渗透等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发展。”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说,从竞争到竞合,从各自为战到区域协同,山东城市发展的新逻辑正逐步确立,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去年以来,济南省会“龙头”加速扬起,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日前,《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出台,再度明确放大济南辐射外溢效应,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在烟台,近3年累计谋划推出400多个优质产业项目纳入省、市大盘子,这些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万华化学正大步跨入“千亿企业俱乐部”;东方航天港项目推动商业固体运载火箭等10个项目落户,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烟台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宏表示:“烟台海工装备制造具有优势、青岛人才科技力量强劲、威海远洋捕捞与海产品加工水平较高,完全可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过去各市各自为营发展,市场壁垒较大,‘大济南’‘大青岛’等概念的提出,说明山东越来越重视中心城市的作用,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世林说。
机制活则全盘活。目前,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已经落子,三核引领协调发展,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速壮大,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子越走越宽。
我省各行业出现企稳向好新变化
疫情发生初期,由于基建、房地产、商贸等领域复工率总体不高,消费市场需求不振,再加上国际疫情对进出口影响持续放大,我省工业经济面临很大下行压力。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3月以来,随着疫情缓解和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措施落地,终端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各行业出现一些企稳向好的新变化。
传统制造业度过最艰难时期,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一方面,服务、商贸等终端消费市场快速恢复,拉动食品、造纸等消费品行业增势向好。上半年,食品制造业和造纸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12.9%,一些出口型食品加工企业产值成倍增长,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和项目开工步伐加快,拉动能源、原材料行业快速恢复。煤炭行业受下游补库迎峰度夏影响,产量增长,库存下降,6月份增加值增长8.5%。化工行业产品价格显著回升,重点监测的27种化工产品中,21种价格环比上涨,占78%。炼化行业前期高价原油基本消化完毕,行业效益普遍回升,全省炼化企业开工率和原油一次加工生产负荷均在90%左右。受基建市场全面复苏拉动,原材料行业表现突出,6月份钢材产量同比增长8.9%,钢材价格环比上涨150元左右。
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受益于消费回升和投资拉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6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6.3%,上半年累计增长3.8%。最突出的表现是汽车生产大幅增长,6月份全省汽车产量同、环比分别增长71.7%和3.4%,行业增加值增长45.8%。受基建项目拉动,挖掘机、装载机6月份产量分别增长99.4%和21.5%。电子家电行业显著改善,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其中6月当月增长10.2%,海尔集团、浪潮集团等企业上半年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省全力打造“少高优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下足功夫,下一步,将着眼于“企业需要什么服务、政府就提供什么服务”,全力打造“少高优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充沛的阳光雨露。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便利化水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成本,免费为企业提供一套印章和“政策包”。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审、联合验收,区域评估费用由政府承担。简化水电气报装,小微企业用电接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收费。
突出服务集成,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让企业办事“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省级权力事项除特殊情况外全部下放给各市实施,进一步减少企业办事层级。全面推开无差别“一窗受理”,再推出一批面向企业的“一件事”主题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接受企业群众全方位评价,真正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获得感不强、贷款难、投诉维权难等问题,有针对性出台解决措施,提升改革的精准性。今后,出台新涉企政策时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同步明确新老政策衔接办法,为企业留出适应调整期。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年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全面推行“企有所诉、我必有应、接诉即办”,建好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收到企业诉求后,实现1个工作日内启动核实程序,3个工作日内答复,15个工作日内解决或服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