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4日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自古便与东营这片土地有缘。滔滔黄河水,奔流向大海,每年向大海延伸三万亩土地,造就了共和国这片最年轻的土地。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一行来到东营黄河文化馆,在这里探寻黄河与东营的故事。
黄河在形成至今的一万年间,受地质状况和泥沙淤积的影响,河道变化之剧烈、迁徙之频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下游地区。据有关考证,西汉至今两千多年间,黄河先后两次选择从东营入海,时间总计达一千两百余年。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远古“禹王故道”形成,到1947年“黄河归故”,下游河道的变化范围,西起郑州、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据权威部门认证,黄河大的改道共26次。
在历次大改道过程中,行河时间较长、相对稳定的主要有六条流路:禹王故道、西汉流路、东汉流路、北宋流路、明清流路、利津流路。其中东汉流路(公元11-1048年)、利津流路(公元1855年至今)均由东营入海。
利津流路是现行流路,相对稳定。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决口,向北迁移进入黄骅地区后又继续东流,穿越泰山隆起的西北侧进入济阳地区,然后从利津经由东营流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