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秋燥耗人津液,需及时做好预防

2020-09-24新闻10

中医认为秋季的主气为"燥",秋季干燥,很容易耗人津液,会经常出现口干、咽干、唇干、皮肤干燥和大便干结等问题,给人带来困扰,需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避免秋燥来犯。

秋燥耗人津液,需及时做好预防

一、何为"秋燥"?

所谓的"秋燥"指的是人在秋天时因为燥邪而引发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有"温燥"和"凉燥"两类。

"温燥"顾名思义与热有关,一般常出现在初秋天气较热和久晴无雨的情况下,太阳暴烈,受阳邪影响,秋燥偏于热者为温燥,肺受温燥之邪,患者会出现头疼身热、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等症。

"凉燥"即与寒相关,深秋之际天气转凉、西风肃杀,寒气就会逐渐出现,受阴邪影响,秋燥偏于寒者为寒燥,肺受寒燥之邪,患者的症状表现多与感染风寒有所相似,会出现恶寒无汗、鼻鸣鼻塞、频发干咳等症。

二、秋燥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鼻子敏感。秋天气候干,有些人除了会出现打喷嚏等症状外,鼻粘膜也会随之干燥,致使鼻子变得敏感不适。此时有些人就会为缓解干燥不适而用手指去挖鼻孔,由于鼻粘膜附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伤及毛细血管,导致鼻子出血。

——秋咳。秋季气温降低、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气候较干燥,人体口咽部位是最容易感受到秋燥的,在秋燥的刺激下会出现喉咙干痛、声音嘶哑以及口腔溃疡等症,严重时在夜晚还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影响睡眠质量,若是秋咳没有及时治愈,入冬后还可能会转为慢性支气管炎,需格外留意。

——皮肤干燥。一到秋天,不管是气温还是空气的湿度都会变低,就易使人体内的水分缺失,加上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下降,皮肤就会变得敏感的干燥,严重时还可能会皲裂。

——大便干结。秋燥易伤津,随着人体津液的亏损,人就会出现毛发干枯、口唇燥裂等症状,而肠道也会因燥气的影响变得干涩,出现"肠燥"现象,进而就易出现大便干结难解的问题。

秋燥耗人津液,需及时做好预防

三、如何预防秋燥?

——饮食调节。秋燥本易上火,需在饮食上做好调节。食物要选可以养阴生津的,如百合、梨、荸荠和山药薏米粥等,可生津润燥;水果要选有助于预防秋燥的,如葡萄、西瓜、苹果和柚子等,可预防燥邪。

——药膳预防。可在医师指导下选一些润药,通过食疗来预防秋燥。如川贝炖秋梨,取一个梨后挖掉核,然后填入约5克贝母粉、10克冰糖和适量的水,最后炖熟后即可食用和饮用,可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再如玉竹瘦肉汤,将玉竹、豆豉、葛根和猪肉洗净,并将肉切块后一起入锅后加水煮,等沸腾后再改成文火煲,大约1个小时后加入葱花等调味后即可食用,可起到润燥除烦和养阴清热的作用。

此外,咽干咽燥也是秋季最常见的问题,若是遇到咽燥不适,可喝乌梅橄榄茶,能生津利咽,较好地缓解咽干咽燥;也可喝野菊蜂蜜饮,不但能养阴润燥,还能清热解毒;,也可来一些中草药缓解,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含沉香、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等十三味中药,这些中药合理搭配可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用于咽喉发干,声音嘶哑等症状,常用也有保护声带的作用。

#食疗食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