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和李自成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与闯王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清军入关后号称百万的李自成“大顺军”迅速败亡,而张献忠的“大西军”则进入四川继续活动,直到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底才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率军击败,张献忠本人也中箭而死。此后随着清朝的建立,一首有趣的民谣也在四川各地广为流传:“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
据说,这首民谣涉及张献忠留下的一笔巨额宝藏。与同在四川流传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宝藏不同,“张献忠遗宝”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史料支持的。据记载,就在张献忠覆亡的这一年年初,内外交困的大西军曾计划从水路出川,重新回到两湖地区继续发展。
▲张献忠挥师入川建立大西国
但在沿岷江撤退途中,张献忠船队与南明大将杨展率领的水师遭遇,一番交战后损失惨重,战船被焚,沉没过半,张献忠慌忙率残部撤往川北地区,
“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此后,杨展一边组织士兵用长枪在岷江打捞,一边招募善泅者潜入水中,收获的金银全部接济川南百姓,使得当时全蜀“
惟嘉定(今乐山)不饥
”。
此后近300年的时间里,不少人都尝试寻找到能够“买尽成都府”的张献忠遗宝,但只有乾隆年间有人成功过1次,“
获银万两有奇,珠宝多寡不一
”。此后,“张献忠遗宝”渐渐沦为江湖上的传说,再也没有人成功过,更没有人亲眼见过。直到2005年,当地政府在岷江河道内修建引水工程时,意外挖出一段中间被掏空的木鞘(即将一根完整的木头剖成两半,中间掏空后再用铁或者铜片重新箍紧),里面装有7枚50两重的大银锭,银锭上刻有“
湘潭县运粮官军行月银五十两
”“
沅陵县征
完
解司载充兵饷银五十两
崇祯
十年
”等字样。
▲张献忠一度放弃成都准备重返湖北
这一发现很快被人与“张献忠遗宝”联系在一起,因为张献忠大军入川前,长期在湖南、湖北活动,掌握着两省大批银锭。此外,当初明将杨展命士兵用长枪打捞时,文献上形容是“钉而出之”,捞出的就是这种装盛金银财宝的木鞘,不过,由于这段木鞘是在河道饮水过程中获得,要想在滔滔岷江中获得更多证据,实在有些困难,因此是否确定是张献忠遗宝,还不敢十分肯定。
直到2014年“5.1彭山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告破,张献忠遗宝的确切信息终于大白天下。当时警方追回了价值3亿元人民币的千余件文物,包括大西王张献忠赏赐给有功将士的“军功章”“西王赏功”金银币,及张献忠政权自己发行的“五十两银锭”等,还有铸造于1643年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册封金册。大量的实物证据充分证明了张献忠遗宝的真实性,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势在必行。
▲张献忠政权铸造的金币
2017年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多方论证和考察下,对岷江区域正式展开围堰考古(发掘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为遗址公布总面积的1/50)。工作人员事先通过广泛调查、翻文献、借助金属探测等科技手段,确定发掘地点。然后选择在岷江枯水期,通过临时围堰的方式,用抽水机把围堰内水排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明确河床深浅及遗物的大致分布,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出水文物42000余件,可谓硕果累累。
▲“张献忠遗宝”中的银锭
▲展览中的“张献忠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