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夏的史籍都把夏朝做为世袭制王朝的开端,禹传位于启拉开了家天下的序幕,而在之前的尧、舜、禹都是以禅让的方式来进行帝位相传的,就连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也称赞天下有德者居之。(详见本人作品《从五方上帝正朔的颜色属性,推演上古时期民族的融合进程》一文)
孔夫子
传说尧的帝位来自于兄长挚,其兄长坐了九年帝位之后,觉得才能不足以治理天下,于是将帝位让给尧。(其实个人感觉应该是尧架空了挚,所以挚应该是被迫让位的)
到了尧年纪大的时候,本来想把位子让给儿子朱的,但是这时候黄帝苗裔里出了一位叫重华的贤人,大家都举荐重华作为帝位的继承人,这让尧不得不重视起来。
帝尧
尧听人说重华的眼睛是重瞳,所以叫做重华,他的母亲死的早,父亲又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儿子叫象,父亲喜欢象而不喜欢重华,几次三番的想悄悄地置重华于死地都被他化险为夷,而且后来重华仍然原谅了他的父亲,因为重华的贤德所以人们都称呼他的父亲为“瞽叟”。
舜帝
尧毕竟是一代贤王,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合情理,既然瞽叟是悄悄的暗害于重华,而且重华又是依靠自己的能力逃脱的,那么做为孝子他肯定不会宣扬这件事情,而作为德行有亏的瞽叟肯定也不会自己去宣扬他想杀重华而没能成功,所以这件事情的蹊跷就在于是谁将这件事情宣扬出来并且传的人尽皆知的呢?
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重华,并且暗中派人考察了重华三年,这三年来舜表现的非常完美,尧不得不将帝位让给了重华,重华继位后被人们称为舜帝,号有虞氏。
帝尧试舜
然而《竹书纪年》一书的出土则打破了人们对尧禅让于舜的常规看法。
《竹书纪年》里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平阳,在今天山东菏泽附近,尧死后也葬在附近,在今天的荷泽市甄城县谷林镇尧陵,被认为是尧的坟墓。而尧的嫡子朱这时候被尧放逐在丹渊(今河南南阳附近),所以世人也称他为丹朱,舜虽然控制了尧的起居,但是世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之后丹朱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舜此时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他本来就是黄帝苗裔,又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为妻,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血统上都可以接替帝位,更不用说舜的贤德之名四海皆知。
尧陵
丹朱无奈之下只有向南求助于三苗部落,三苗居于长江流域,与先前被炎黄部落战败的蚩尤部落有一定的血缘联系,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而三苗部落对中原肥沃的土地也是有觊觎之心的,于是三苗与丹朱联合起来,对舜帝的华夏部落联盟发动了战争。
舜伐三苗之战
很显然,三苗上次不是华夏部落的对手,这次依旧不是对手,又被舜帝派人痛扁了一顿,被撵的渡过了长江。
除了丹朱之外,其他有名望的贵族子弟都被舜放逐到了边疆,比如帝鸿氏的儿子混沌、少皞氏的儿子穷奇、颛顼氏的儿子梼杌以及缙云氏的儿子饕餮,尧帝末年的时候,崇伯鲧奉命治水,他采用筑坝阻水的方式来治理水患,多年来仍旧不见效果,舜奉尧的命令处决了鲧。
四凶
尧帝时期曾经几次迁都,应该都与水患有关,到了舜当政的时候,黄河水患依旧频繁,舜不得不在天下广求治水高人,最后大臣们举荐了鲧的儿子禹。
大禹治水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式治理了水患,共历时十三年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在古代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舜帝临时赋予了禹征调当地部落的权力,等到治水功成的时候,禹的威望已经深入人心,舜的儿子商均根本无力与禹抗衡,舜不得不将禹指定为帝位继承人。
九嶷山
因为毕竟是禹的杀父仇人,舜也不想像尧一样被圏禁在城池之内,舜将帝位让给禹之后决定南巡天下,最后舜死于南巡途中,葬在了苍梧附近的九嶷山下(在今天永州市附近),所以永州在古代也称为零陵。
舜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