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向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最后为何发动兵变?

2020-09-24新闻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片华夏的文化摇篮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而在三国那个大争之世,更是涌现出了数不清的伟人丰碑。而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讲一位三国的杰出政治家,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可就是这样一位赫赫功名的人,最后为何会自损声名选择了兵变呢?小编就将以各个角度带诸位一览司马懿的传奇一生。

一向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最后为何发动兵变?

魏国三朝皇帝均非等闲之辈,司马懿如何获得信任?

1.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初为曹操的文学掾,在征伐张鲁时立有大功,最后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2.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信任和器重司马懿,封他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长史。

3.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曹睿继位时,司马懿出任骠骑大将军,掌重兵镇守西凉,却被蜀国以离间计致使其被罢官。后因魏国屡屡败于蜀国,曹睿只好再次起任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司马懿深通兵法,指挥有度,与蜀国作战期间使诸葛亮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镇压公孙渊并升任太尉。

一向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最后为何发动兵变?

可以说司马懿在辅佐这三代皇帝时忠心耿耿,可为何最后却会兵变?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明帝崩,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一向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最后为何发动兵变?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一向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最后为何发动兵变?

司马懿正是因为忠心耿耿才要发动兵变。司马懿兵变是为了杀死当时把持朝政的曹爽,当时曹爽预谋篡位,危害江山社稷,如果司马懿不动手,最后可能就是自己被曹爽所杀,兵权被曹爽夺去,会威胁到司马氏以及曹魏政权的命运。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