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心理咨询师“人格魅力”和“方法论”的关系及其作用? 感谢邀请,我个人认为,在心理咨询的实践过程中,人格魅力是建立咨访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方法论则是咨询师必备的技能,这两者缺一不可,也是互相配合的。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对心理咨询认识不深的人而言,他们会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心理成长的指导过程,更多的内容是说教和指导;想到这点,自然会有很多人抵触,因为大道理谁都懂,谁需要谁来指导啊!随着对心理咨询深入的了解便会发现,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并不存在像医生和患者般的权威关系,他们之间更像是一种联盟关系,这种关系将咨询师和来访者置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咨询师并不会讲大道理式的进行指导,这是不专业也是不负责的,他们更多的是引导以及激发来访者自我成长的意识或潜意识而已。而咨询师和来访者作为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从开始咨访关系到建立信任,这是双方共同的努力,在建立的过程中,咨询师作为被选择的对象,其自身的形象、性格、谈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人格魅力的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来访者的第一次感受。而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一个无限延伸的概念,它还具有一些特征,如:客观性、稳定性等,太热情、太张扬或太冷淡都会对咨访关系产生一定得影响。所以,无论你具备怎样的。
心理咨询如何产生作用的? 咨询有很多流派,每一个流派对咨询起作用都有不同的诠释。每个流派也都有自己的概念怎么去看来访者的问题。而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去问老师,为什么这个个案当时就好起来了呢,对于当下的咨询师来说,有时候她也不知道。比如有的咨询师觉得来访者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防御机制出现了问题,就是来访者使用了比较消极的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不但帮助他们抵挡了压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创造了很多问题。所以咨询所起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的防御机制。比如有的咨询师觉得来访者的问题是因为他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总是糟糕化,一点的小事会被夸大,于是变得很焦虑,所以,咨询师可以通过纠正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想法和念头来改变他的情绪状态乃至他的行为。再到精神动力,他们会更多得关注到来访者的心理发展阶段,小时候的母婴关系,曾经的创伤体验,来访者的人格结构。在和来访者建立的稳定关系中,回到过去的体验中去纠正和看见过去糟糕的体验,从而改变来访者的模式。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呢?好像没有并没有一个高倍的望远镜去看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每一个互动,我们也没有办法分析在那些互动中是哪句话起了作用。有的时候,一个没有办法受到关注和倾听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坐在那个房间。
都说做心理咨询有效果,但从哪些方面评价心理咨询的效果呢? 我有一个朋友是心理咨询师,她曾经给我讲过她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的一些范例。一次,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一间黑暗的屋子。在他的指引下,他的学生们轻松地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老师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大家才看清房间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房子中间是一大水池,几条鳄鱼在向上张望。池子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桥上走过的。老师看着大家:“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互相看着,一时间冷场。谁也不愿意。老师随后又打开了另外几盏灯,屋里又亮了很多。同学们揉一揉眼睛仔细看,才发现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灯光极暗没发现。老师又大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走过这座小桥?过了片刻,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其中一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颠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而第三个干脆弯下腰,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最后,老师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强烈的灯光一下把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大家这才看清,原来池中的鳄鱼是逼真的橡胶模型,而非真正的鳄鱼,同学们的脸上。